【百家大講堂】第358期:鹵化鉛鈣鈦礦納米晶的基本原理和器件應用:從LED到輻射探測器
講座題目:鹵化鉛鈣鈦礦納米晶的基本原理和器件應用:從LED到輻射探測器
主講人:Sergio Brovelli
時 間:2021年11月25日17:00
地 點:騰訊會議線上召開
騰訊會議號:739 279 260
承辦單位:化學與化工學院 校科協(xié)
主講人簡介:
Sergio Brovelli,2006年畢業(yè)于米蘭比科卡大學,獲材料科學博士學位。2006-2009年在倫敦大學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期間獲得瑪麗居里獎學金資助。2010-2012年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期間獲得實驗室主任基金資助。2012年起正式入職米蘭比科卡大學材料系。Brovelli教授的研究工作集中于新型結構半導體納米晶的制備和光譜學,以及有機和無機納米材料在光伏、發(fā)光、傳感和生物醫(yī)學等相關的光子器件中的應用。Brovelli教授在Nat. Nanotech., Nat. Commun., Adv. Mater., Nano Lett.等期刊發(fā)表科研論文120多篇,總引用次數(shù)4000余次。
報告簡介:
在成核控制、醫(yī)療和粒子物理中的研究,迫切需要價格合理、可靠的電離輻射探測器,這使得人們越來越需要結合高效發(fā)光、快速發(fā)射、長壽命、高相互作用概率和電離輻射的創(chuàng)新光電器件,以及減輕多重吸收,抑制大體積/高密度探測器的能量損失。鹵化鉛鈣鈦礦納米晶體,因其溶液可加工性、強光-物質(zhì)相互作用、大電子-空穴擴散時間和可調(diào)諧的強可見光發(fā)光而備受贊譽,作為人工光源中的高效發(fā)射器、下一代閃爍體和電離輻射探測的重要材料,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關注。盡管如此,在一些關鍵方面,如閃爍過程中涉及的淺阱和深阱態(tài)的俘獲和解俘獲機制,以及鈣鈦礦納米晶在高劑量電離輻射下的輻射硬度,仍需進一步研究,使科學家無法清楚地了解鈣鈦礦納米晶在實際輻射探測器中的適用性,也無法確定材料優(yōu)化的設計策略。在本次演講中,利用我們在鈣鈦礦納米晶的高效和熱穩(wěn)定LED方面的最新成果,我將介紹高性能輻射檢測方案的最新戰(zhàn)略,并將報告發(fā)光過程及其競爭機制的最新光譜結果,最終為實現(xiàn)高效和穩(wěn)定的鈣鈦礦納米晶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