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大講堂】第48期:一個故事的兩種講法·關于美術史研究的視野與方法
北理工“百家大講堂”
設計與藝術學院“意匠之門”系列講座
【主題】
一個故事的兩種講法·關于美術史研究的視野與方法
【主講人】
李軍
【 時間 】
2018年5月16日(星期三)下午14:00
【 地點 】
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報告廳
(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南大街5號2號行政樓北側(cè))
【主辦單位】
北京理工大學
【承辦單位】
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
共青團北京理工大學委員會
【執(zhí)行機構(gòu)】
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文化遺產(chǎn)系
文化遺產(chǎn)研究中心
藝術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中心
【講座簡介】
講座是對阿西西圣方濟各教堂和佛羅倫薩新圣母瑪利亞教堂西班牙禮拜堂中的圖像與空間關系的綜合研究。一方面透過對教堂空間,、方位,、圖像程序的細膩解讀,揭示出阿西西教堂方位朝東和東墻圖像配置的秘密。另一方面,,文章把相同的圖像與空間關系放置在13-14世紀蒙元帝國所開啟的世界性文化語境中,,論述了西班牙禮拜堂的圖像配置與多明我會東方傳教網(wǎng)絡的歷史關系,最后揭示,,就連佛羅倫薩文藝復興最大的驕傲之一——布魯內(nèi)奈斯基的穹頂,同樣鑲嵌在與東方(波斯與中國)深刻的物質(zhì)文化與技術交往的語境之中,。
講座人以自身的研究經(jīng)歷為例,,通過對同一研究對象進行兩次截然不同但又相互互補的個案研究,來揭示不同美術史視野和研究方法,,對于美術史研究的重要意義,。
【主講人簡介】
李軍,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著有《家的寓言——當文藝的身份與性別》(1996),、《希臘藝術與希臘精神》(2003),、《出生前的躊躇——卡夫卡新解》(2011)、《穿越理論與歷史——李軍自選集》(2012年),、《可視的藝術史——從教堂到博物館》(2016),。
出版譯著《宗教藝術論》(1991)、《拉斐爾的異象靈見》(2014),、主編《眼睛與心靈:藝術史新視野譯叢》(2013-2017),、《我們可以這樣解讀藝術嗎?》(2018),。大型國際藝術展覽《在最遙遠的地方尋找故鄉(xiāng)——13至16世紀中國與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2018年1月-5月,,湖南省博物館)和同名展覽圖錄(商務印書館,2018年3月)的主策展人和主撰稿人,。即將出版新著《跨文化的藝術史:論圖像及其重影》(2018,,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