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想出“歪點子”———
“‘文革’時批判我走‘白專道路’,我覺得自己并不像大字報里說得那么壞,;后來又有不少媒體報道我,、表彰我,我覺得自己也不像文章里寫得那么好……”
今天上午,,面對大批蜂擁而至的記者,,毛二可,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沒有了實驗室里的從容,。談到在雷達研究上做出的重大貢獻,,毛二可把其歸功于國家的支持和年輕一代科研隊伍的壯大。
而古稀之年仍然堅持一周工作7日,、寒暑假不休息……在毛二可自己看來,,這不過是在干一件愿意干的事情。
有興趣作支持,,讓毛二可在枯燥的雷達實驗中,,總能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歪點子”。在靶場進行雷達跟蹤測試時,,用什么來模擬動目標是平日難以解決的難題,。以往采用飛機當目標,一次實驗就需20萬元,。成千上萬次的實驗,,花費可想而知。
想到兒時玩的打麻雀用的彈弓子,,毛二可靈機一動,,以此發(fā)明了一種大彈弓。它可以打出鋼球做出導彈“飛行”的效果,。這個充滿童趣的“設備”,,解決了模擬目標問題,,節(jié)省了大量的科研經費。
為了培養(yǎng)年輕人,,在獲獎人員名單和學術論文署名上,,毛二可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學生后面,甚至不署名,。
目前,,以毛二可院士為學術帶頭人的北京理工大學雷達技術研究所有博士及碩士研究生近300人。承擔了雷達信息領域的一些預研項目,。獲國家發(fā)明獎5項,,部級重大科技進步獎20多項,發(fā)明專利10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