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明志,走好“紅色育人路”
發(fā)布日期: 2021-03-18 供稿:光明日報
編輯:吳楠 審核:劉曉俏 閱讀次數(shù):原文標題:學史明志,,走好“紅色育人路”
原文鏈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3/18/nw.D110000gmrb_20210318_1-07.htm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咱們論從史出,,‘理’上往來?!北本├砉ご髮W思政課教師楊才林精心設計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培訓課,,已成為深受學生喜愛的“金課”。同學們一致認為:“楊老師講課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富有感染力,。”
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北京理工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其前身是1940年誕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學院,。自然科學院開創(chuàng)了黨領導高等自然科學教育的先河,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傳承紅色基因、開展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已經成為北理工立德樹人的一項優(yōu)良傳統(tǒng),,為學校高質量發(fā)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學史明志,知史勵行,。在組織師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北理工創(chuàng)新方式、拓展維度,,結合紅色校史,、打造紅色文化和營造紅色氛圍,潤物細無聲地把對黨史的“學與悟”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引領師生堅定走好“紅色育人路”。
1,、用紅色基因熔鑄理想信念
“學院黨委把新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505探空火箭史料編纂和學生黨員的思想教育充分結合,,用了兩個月時間,56名學生黨員骨干登門采訪老專家,,搜集資料,。通過對紅色校史的體驗式學習,,學生們不僅堅定了矢志報國的信念,更對黨領導新中國建設的歷史有了深刻認識與理解,?!北崩砉び詈綄W院黨委書記龍騰在分享《利劍長空——“505”探空火箭發(fā)射成功60周年紀念文集》的編纂過程時說。
2020年,,在建校80周年之際,,《奮進在紅色征程上——北理工精神筆談》《兵之利器》《利劍長空》等16部紅色基因鮮明、內涵意蘊深刻的紅色文化叢書成為北理工師生學黨史,、知校史的優(yōu)秀讀物,。
“作為黨創(chuàng)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多年來學校黨委在用光輝黨史教育師生的過程中,,充分結合紅色校史,,著力傳承紅色基因,有效增強了師生的‘紅色認同感’,,使之成為引領師生團結奮斗,、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重要思想基石?!北崩砉h委書記趙長祿說,。
2016年,學校黨委凝練出“延安根,、軍工魂”紅色基因內涵,;2020年,又凝練出“紅色育人路”的內涵和經驗,;2021年年初,,“北京理工大學精神”經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討論正式通過……精神文化上的累累碩果背后,是學校立足黨史對紅色校史的深耕細作,。
自2015年起,,北理工扎實開展了珍貴校史資料數(shù)字化、辦學媒體資源數(shù)字化和校史“口述史”采集等三大“校史工程”,,不僅完成了25000余張辦學圖片資料,、12萬分鐘視頻資料等珍貴校史資料的數(shù)字化搶救,還采集了250余小時的校史“口述史”資料,,提升了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水平。2020年,,抓住紀念建校80周年的重要契機,,北理工通過實施“紅色育人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和領導中國特色高等教育之路”專項研究,推動學校黨史研究掀起新的高潮,、達到新的高峰,。
“這里是北京理工大學的紅色源點,,我們的‘延安根’就在這里誕生……”在革命圣地延安,“覓尋延安根,,熔鑄軍工魂”北理工新入職教師培訓已經連續(xù)開展了6期,。75名北理工2020年新入職教師在為期一周的入職培訓中,瞻仰黨的革命舊址,,參觀學校辦學舊址,,參加理論和情景教學,“延安根,、軍工魂”六個字深入人心,。
近年來,北理工把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作為師生干部教育培訓必修課,,通過思政課融入第一課堂,,組織全體新入職教師赴“延安尋根”,開展“學史明志”學生社會實踐,,建立了覆蓋全體北理工人的教育體系,,讓傳承紅色基因、堅定走好“紅色育人路”成為北理工人的自覺行動,。
2,、以紅色文化涵育時代新人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夜幕璀璨,廊橋環(huán)繞,,亭臺倒映,雄壯激昂的紅色歌曲,,穿越優(yōu)美的北湖,,回蕩在校園中,師生們自豪的歌聲,,傳遞出心中的紅色力量,。
2020年9月19日,一場紀念北京理工大學建校80周年大型晚會《光榮與夢想》,,在北理工良鄉(xiāng)校區(qū)北湖之畔上演,,網上網下觀看人次達到220萬。這場演出以北理工人八十載的奮進歷程為載體,,充分展示了黨創(chuàng)辦和領導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紅色育人路”,,令人震撼、久久難忘,。
精彩的演出回味無窮,,但對北理工人來說,這堂千人規(guī)模的“思政大課”觸及心靈的“教學效果”則更為寶貴,。在學校精心組織投入下,,千余名師生在表演過程中不僅熟悉了校史知識,,更對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為國家和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和始終不渝為人民的初心宗旨有了深刻理解,。
“在組織師生學習黨史的過程中,,北理工始終堅持創(chuàng)新方法形式,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打造紅色文化,,用師生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形式,實現(xiàn)黨史學習的入腦入心,?!北崩砉ばiL張軍說。
將歷史文字轉化為生動故事,,用微課堂講,、用紅歌唱、用文化作品演……運用鮮活形式抓住學生的關注點,、興奮點,,北理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力求不空不遠不虛,也更加入腦入心入情,,為涵育時代新人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9年,作為覆蓋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因契合規(guī)律,、形式新穎,、成效顯著,榮獲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獎特等獎,。
經過多年建設,,北理工的紅色文化品牌矩陣聚力增效,形成了以“時代新人說”“青春榜樣”為代表的思政類文化品牌,;以“百家大講堂”,、特立論壇等為代表的學術類文化品牌;以“延安尋根”“師緣北理”等為代表的師德類文化品牌,;以“世紀杯”科技競賽,、“方山暑期學校”等為代表的創(chuàng)新實踐類文化品牌……
同時,,學校還適應“網生代”大學生特點,,推進紅色文化教育聯(lián)網上線,培育出一批以“北理故事”“延河星火一分鐘”等為代表的網絡文化品牌,。以厚重歷史為主要文化基點的特色思政教育,,形成規(guī)模效應,。
春風化雨,立德樹人,?!安恢挥X學到了很多知識,領悟了很多道理,?!蓖瑢W們紛紛表示。
3,、讓紅色記憶激發(fā)使命擔當
“我們有兩件鎮(zhèn)館之寶,,一份是1940年黨中央批準自然科學院成立的文件,另一份是1952年重工業(yè)部調整北京工業(yè)學院辦學方向的文件,,它們印證著北理工‘延安根,、軍工魂’的紅色源點和熠熠生輝的‘紅色育人路’!”面對徜徉在現(xiàn)代化展廳中的參觀者,,北理工校史館講解員宋逸鷗自豪地介紹,。
2017年9月,1500余平方米的北理工新校史館和500余平方米的數(shù)字化科技成果展廳落成,,成為師生們在校內學習黨史,、校史的重要基地。
多年來,,北理工通過構建高水平,、多層次、紅底蘊的紅色文化基礎設施,,為學習黨史校史,、弘揚紅色傳統(tǒng)和傳承紅色基因提供高質量平臺和高水平載體。新校史館,、國防科技成就展廳、國防文化主題廣場……近5年來,,一處處設計現(xiàn)代,、功能先進、底蘊深厚的大型文化設施相繼落成啟用,,總面積達到24000余平方米,,在全面提升文化設施水平的同時,讓校園中的紅色氣息愈發(fā)濃郁,。
在北理工機電學院的“兵器精神”紅色展廳,,有兩座大師半身像,一位是爆炸學科泰斗丁敬先生,,另一位是火炸藥領域泰斗徐更光院士,。他們以國家需求為己任,、潛心研究、默默奉獻的事跡感動著大家,,這個紅色展廳也成為師生們學習楷模榜樣的重要場所,。
2018年起,北理工每年設立專項經費,,共支持建成18個基層特色文化空間和覆蓋九大書院的社區(qū)空間,,讓紅色文化走近師生身邊、融入學習工作之中,,讓師生身邊事,、身邊人成為砥礪思想的“養(yǎng)料”。
“看到‘大型天象儀’雕塑昂首問天的挺拔身姿,,我能深刻感受到20世紀50年代老前輩們在黨的領導下建設新中國那種勇氣魄力和奮斗精神,!”每每駐足這座“新中國第一”科技成就主題景觀,光電學院大四本科生林騰翔總會感到一座精神的豐碑在心中豎起,。
一處處文化設施,、文化空間和校園景觀,潤物細無聲地將紅色氣息注入美麗校園,。此外,,北理工還通過加強宣傳體系建設,講好北理工紅色故事,,使之成為師生學習黨史的素材載體,,讓“紅色浸潤”的“最后一公里”暢通無阻?!凹t色基因已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深深扎根,,茁壯生長?!蓖瑢W們說,。
“南北間,北湖邊,,時代天驕創(chuàng)新篇,。肩上擔當復興,吾輩何懼艱險,?鑄長箭,,上九天,不忘初心和誓言,,看今朝中華少年,!”立足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北理工學子用一首原創(chuàng)歌曲《理所當燃》唱出了自己心中的紅色基因與使命擔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