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使命 用心詮釋師德要義
發(fā)布日期: 2019-09-11 供稿:現(xiàn)代教育報
編輯:吳楠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shù):原文標題:牢記使命 用心詮釋師德要義
原文鏈接:http://58.128.228.214/epaper/xdjyb/2019/09/09/A10/story/405191.shtml
他是師生心中的“大先生”
王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信息系統(tǒng)專家,,原北京理工大學校長、教授,。曾獲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一等獎等,,獲得“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稱號,。
從到北京理工大學任職的第一天起,,無論行政崗位的公務有多繁忙,王越都堅持上講臺為學生授課,。如今,,雖然已到耄耋之年,但他每學年仍每周上一到兩次晚課,,每次2小時15分鐘,,中間從不休息。講臺上的他精神矍鑠,,講課似行云流水,,從我國古代先賢講到現(xiàn)代科技,,從辯證法講到英特網(wǎng),把高深不易理解的信息安全內(nèi)容說得深入淺出,,融入自己對中國哲學與文化的學習思考,,鼓勵學生重視中華優(yōu)秀文化,樹立創(chuàng)新思維,。他講課時不拿講稿,,內(nèi)容毫無重復,不僅在于他擁有深厚的中西知識儲備,,更在于每節(jié)課前都全身心地認真準備,。在他的腦海中,沒有“退休”的概念,。在87歲生日當天,,依然安排了工作任務。26年寒來暑往,,他用親身示范,,為“課比天大”做出最好的詮釋。
在王越心中,,本科教育極為重要。他認為18歲青年的認識觀,、奮斗路,、基本功訓練都是從本科開始的,人才的成長是師生雙方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教師要承擔起很重要的責任,。2018年,他獲得北理工首屆“懋恂終身成就獎”,,將百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專項獎金,用于支持學校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特別是本科生的基礎教育,。
作為雷達與通訊系統(tǒng)專家,王越大學畢業(yè)后就進入國防科技事業(yè),,長期從事火控雷達系統(tǒng),、信息系統(tǒng)及其安全對抗領(lǐng)域的研究工作,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向前大步邁進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中國僅有的34位兩院院士之一,。當年,年過花甲的他接到新工作任命,,離開研究所,,進入高等學府,,他迅速適應全新職業(yè)環(huán)境,將工作重心從軍工科技轉(zhuǎn)向應用基礎研究和人才培育,。履職期間,,他組建起團結(jié)有力的領(lǐng)導班子,深化辦學機制和內(nèi)部管理體制改革,,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隊伍建設,、科研產(chǎn)業(yè)等方面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帶領(lǐng)學校首批進入211國家重點大學行列。根據(jù)當時國家對信息安全的迫切需要,,他建立起“信息對抗技術(shù)”本科專業(yè),,為中國信息安全專業(yè)培養(yǎng)人才打下良好基礎。2018年,,他帶領(lǐng)信息安全與對抗教師團隊榮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同時,他將教學改革與科技競賽密切結(jié)合,,組織設立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項目,,積極促進國家級教學和科研團隊的培養(yǎng),為國培育英才,。
學識淵博的王越,,人卻平易健談,無論是在學術(shù),、科研,,還是在教學、管理方面都樹立了典范,。在北理工師生的心目中,,他是真正的“大先生”。
用一輩子備好一堂課
楊宗麗,,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研室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曾被評為北京高校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北京高校優(yōu)秀德育先進工作者、北京高校師德榜樣,,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多篇論文發(fā)表在學科核心期刊,出版了《領(lǐng)袖之間》和《周恩來二十六年總理風云》。
從教34年來,,楊宗麗教的都是諸如《中國革命史》《毛澤東思想專題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等相對難啃的思政類“硬課”,,但她總能以“沉浸式的教學”感染一屆屆校內(nèi)外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甚至青年老師。她以親身經(jīng)歷作為講課素材,,那些“有用的題外話”和“張口就來的故事”令學生對她的課堂深深著迷,。
課堂上看似信手拈來的資料和獨到的見解,實則下了很多功夫,,只一節(jié)課的課件她就能做幾百頁PPT,。有人問她,“準備這樣一堂課,,需要花多長時間,?”楊宗麗的回答是“一輩子”,“思政課就是要走心,?!睏钭邴愑X得,現(xiàn)在的學生懂得多了,,教師如果不廣泛涉獵,,不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好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很難講好課,。于是,,她不斷更新著自己的“素材庫”,隨時了解有關(guān)研究動態(tài),,經(jīng)常到國家圖書館、中央文獻研究室等處查閱資料,,請教專家和學者,,所見所聞皆成為新鮮素材,讓學生常聽常新,,聽得有趣又有收獲,。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她注意充實和更新教學內(nèi)容,,隨時吸收,、補充科研新成果。以專題討論,、啟發(fā)式教學等方式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
深受學生愛戴的楊宗麗,被學生譽為慈母般的好老師,。她善于引導學生“學做人”,,將課堂內(nèi)容聯(lián)系到每個學生的個人成長,引發(fā)學生思考,,讓思政課真正能“育人”,;課堂外,她將電話號碼留給每位學生,,愿意在他們困難的時候做一個知心人,。已過退休年齡的她仍堅持每周為學生上課,她覺得“跟年輕人們在一起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希望能用一輩子為母校留下一堂課,。”她用超人的樂觀精神抵抗癌癥病魔,,術(shù)后工作質(zhì)量,、數(shù)量不降。楊老師的精神魅力鼓舞著學生,,也詮釋著一位思政課教師的至高品德,。
為學生講最好的思政課
高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級教師,,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2016年度影響力人物,曾榮獲 “北京市優(yōu)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市師德先鋒”等稱號,。
“大學四年,一定要聽一次他的課,!”在學生口中的“他”,,就是北航理論思想政治課教學名師——高寧。近年來,,高寧每年教學工作量都在320學時以上,,其中至少有288學時投入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政課教學。他堅持每天只給一個班的學生授課,,周末還要給學生開設選修課和黨課,,幾乎將全部時間都給了學生。
為“最多的學生”講“最好的思政課”,。高寧的思政課獲得了學生的高度認可,,平均每年本科生選課人數(shù)都在1000人左右,研究生思政課幾乎覆蓋全校一年級碩士生,,評教滿意率始終位居全校同期思政課榜首,。
在繁重的思政課教學任務之外,十年來,高寧每年堅持為全校學生講黨課,,平均每星期授課一場,。在高寧看來,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關(guān)鍵少數(shù)”,,講好思政課和黨課,不僅能夠滿足他們特殊的思想困惑和滿足成長需求,,而且有助于發(fā)揮他們的朋輩引領(lǐng)和榜樣示范作用,。因此,高寧在北航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嘗試分層培養(yǎng),,提升“關(guān)鍵少數(shù)”的方法論知識,。高寧認為,思政課教材是張漂亮而精準的思想地圖,,上面有各種理論勝境,,老師的任務就是幫學生規(guī)劃不同的游覽路線,并對學生進行引導,,當在這條路上遇到越來越多志同道合者,,老師可能會從導覽者變成共同參觀者。
“親其師,,方能信其道”,。高寧不僅走下講臺,在學生身邊授課,,還堅持走出教室,,和學生一起進行社會實踐。2016年暑假,,他開始擔任學生實踐隊的指導教師,,將馬克思主義應用到生活中,把馬克思主義講出了青春范兒,。近年來,,他每年假期都帶領(lǐng)學生奔赴各地,同他們一起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真切地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號召,引導學生自覺將專業(yè)學習融入國家社會發(fā)展需要,。此外,,他還改變了研究方向,集中精力研究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理論和政策,,研究思政課教學規(guī)律。在思政課案例教學的學科基礎、基本類型和論證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高寧老師把教師這一職業(yè)當成信仰,,通過他的鉆研和堅持,改變和影響了不少人的思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