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教育基金開創(chuàng)公益救困新模式
發(fā)布日期: 2019-11-25 供稿:北京青年報
編輯:吳楠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shù):原文標題:北理工教育基金開創(chuàng)公益救困新模式
原文鏈接:http://epaper.ynet.com/html/2019-11/25/content_342560.htm?div=0
2013年4月開始,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基金會創(chuàng)設“大愛”救助基金,,該基金項目在社會熱心人士和校友捐贈,、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而設立,旨在向突患重大疾病和突然遭遇重大事件的學生,、校友及其家庭提供一定的物質資助和心靈慰藉,,截至目前,“大愛”救助基金已經救助了65人,,總救助金額累計達279.5萬元,。
隨著基金系統(tǒng)的不斷完善,目前基金會建立起“大愛”救助基金,、“愛心籌”,、“善行北理”醫(yī)療資助基金三位一體的基金救助體系,救助對象不只面向在校生,,無論是入學前,、醫(yī)保暫時沒有生效的準新生,還是剛畢業(yè),、沒有五險一金的畢業(yè)生,,抑或是畢業(yè)多年的校友,只要有著“北理工”的身份,,在突患重大疾病和突遭重大變故的時候,,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資金救助。
“大愛”救助基金和“愛心籌”解決燃眉之急
“如果沒有這筆錢,,我不知道還能不能邁入大學的殿堂,。”今年9月,,張強和其他大學新生一樣,,如期到北京理工大學睿信書院報到,而在剛接到錄取通知書時,,他還一片茫然。
張強出生在河南省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2011年,,他不幸患上了進行性脊肌萎縮癥,,這是一種極為嚴重的肌肉病,當同齡人都在自由自在奔跑的時候,,他卻早早被禁錮在了輪椅之上,。由于行動不便,父母不得不留下來陪讀,,沒有經濟來源,,家庭生活因此更加困頓。
收到通知書時,,張強既歡喜又擔憂,。“生活不能自理,,父母需要陪讀,,病情需要進一步治療,那么租房錢,、學費,、醫(yī)療費都在哪呢?”張強抱著試一試的心理給學校寫了一封求助信,,沒想到一個月后,,學校相關部門和基金會的老師敲響了他家的門,把3萬元“大愛”基金交到了他的手里,,解決了張強的燃眉之急,。
北理工的“愛心接力棒”不僅為未入學的新生和在讀學生所設,已經畢業(yè)的學生和校友也可以享有援助,。今年3月15日,,一位女博士牽動了數(shù)千北理工人的心,在北理工教育基金會的“愛心籌”平臺上,,一場緊急的愛心救援爭分奪秒地展開,。8個小時、3000余人,、30余萬元的籌款,,無數(shù)的祝福和鼓勵,為這位身患重癥的女生伸出了強有力的援助之手,。
這位女博士的名字叫李華,,是北理工宇航學院2012級碩博連讀研究生,2018年6月從北理工博士畢業(yè),,被航天系統(tǒng)某單位招錄為博士后,。正當李華準備邁向新的工作崗位時,卻被診斷為重度腦膠質瘤,,治療費用至少需要50余萬,。李華家庭貧困,,母親也剛剛做完手術,還有20萬欠款未還,,而因為尚未簽約,,無法享受醫(yī)保支持,所有治療費用需自費承擔,。無奈之下,,李華家屬在母校基金會面向校友和師生的“愛心籌”平臺發(fā)出籌款信息,,短短8小時就完成了籌款目標,。“人生總有低谷,,祝愿你早日戰(zhàn)勝病魔,,擁有自己理想的生活!”“加油,,桃花開了,,希望你每年都能看到美麗的桃花?!薄半m然不認識,,但在一層樓學習了兩年。師姐加油??!”在平臺項目下,不少捐贈者留下了簡短而又感人的祝福語,,鼓勵這位花樣年華的校友與病魔積極抗爭,。
“醫(yī)療資助基金”為貧困學生購買醫(yī)療保險
同時,“大愛”救助的資金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雖然是直接撥款,但捐助金額有限,;“愛心籌”是在師生和校友群體發(fā)起的針對患病學生醫(yī)療費的捐助項目,,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籌集更多金額,但沒有可持續(xù)性,,需要被救助者的真實信息反復在網上傳播,,讓被救助者失去了尊嚴,時間久了,,也會引起捐助者的“捐助疲勞”,,同時,國家相關法規(guī)政策逐步出臺,,這種模式已經停止使用,。
那么,,是否還有其他辦法,可以讓捐助方式“點面結合,、深度互補、主動防范”呢,?北理工教育基金會擔心的問題,,也是熱心公益事業(yè)的北理工92級校友宋競一直思考的問題。在參與多次捐助后,,她意識到,,用保險這個“杠桿”,可以以很低的代價覆蓋高昂的醫(yī)療費用,,讓患病學生家庭免受災難性的經濟打擊,,正因為費用低,校友們捐助的錢可以為更多學生“買保障”,,幫助到更多學生,。于是,宋競嘗試自費為10位北理工貧困學生購買了醫(yī)療保險,,效果非常好,。這個做法得到了基金會的認可:醫(yī)療基金額度足夠高、具有可重復性,,同時克服了“大愛”基金額度低和“愛心籌”需頻繁發(fā)起的不足,,2019年10月,“善行北理”醫(yī)療資助基金在北京理工大學92級9名校友發(fā)起人的支持下應運而生,,并納入到北理工教育基金會救助項目中,,成為該基金會最新的救助模式,目前已為31名貧困生購買醫(yī)療保險,。
為受助者身份認定 設立健全管理制度
北京理工大學目前在校學生27678人,,其中家庭困難的學生比例為22%。盡管國家,、學校已經構建了多級醫(yī)療保障體系,,但是一些重大突發(fā)疾病的發(fā)生,還是會給學生的求學生活帶來很大壓力,,尤其是本身就存在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
“每一筆資助都要用在刀刃上!”北理工基金會新聞發(fā)言人余海濱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明年開始,,基金會將趕在新生入學前做好認定工作,為每一個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買上醫(yī)療資助保險,。余海濱表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基于國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體系和《北京理工大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實施辦法》兩個文件,。
把“大愛”給予最需要的人,自然也離不開健全的管理制度,?!按髳邸被痣`屬于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基金會,按照國家相關管理規(guī)定,,設有專門的管理委員會,,對每筆捐助均詳細登記以備查證?!按髳邸被鸬墨@得采取申請制,,申請人必須按要求填寫申請表格和個人情況說明,并出具相應的證明材料,。依據(jù)制度,,本著對每一分善款負責的態(tài)度,基金會將安排第三方對申請者進行考察,,實地走訪,,獲取第一手材料。在各項情況屬實的前提下,,基金會將召開評審會,,討論資助細節(jié),使申請者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
實施援助后,,基金會還會在學校和基金會的官方網站上發(fā)布專題報道,弘揚公益精神,、傳播大愛理念,,同時這也是對捐款人的高度負責,使捐款者明確善款去向,。透明公開是對捐贈者公益之舉的最佳回饋,。
“救助加保險的模式將校友們的善念傳遞給需要幫助的北理人,而規(guī)范化的制度與流程正是堅實的橋基,?!庇嗪I說,但是任何一個救助方案都不是完美的,,只要基金會在《慈善法》的指導下,,堅持初心,以救助效果為本,,不斷優(yōu)化實施方案,,一定能讓這種大愛延續(xù)下去,讓這種公益善舉傳承下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