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團隊在遠程病理顯微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
發(fā)布日期:2022-10-24 供稿:光電學院 攝影:光電學院
編輯:盛筠 審核:董立泉 閱讀次數: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許廷發(fā)科研團隊在遠程病理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dge-enabled Anti-noise Telepathology Imaging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Harsh Environment”為題發(fā)表在國際頂級雜志《IEEE Network》上,。IEEE Network是計算機和信息系統(tǒng)領域的頂級期刊,,也是網絡領域的頂級國際雜志,JCR分區(qū)1區(qū),,影響因子為10.294,,主要發(fā)表和報道計算機,、5G通信、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等領域的研究,。該論文第一作者為北京理工大學博士后張繼洲,,通訊作者為北京理工大學許廷發(fā)教授。
遠程病理成像技術是未來智能醫(yī)療等應用領域的瓶頸,。在傳統(tǒng)的遠程病理成像系統(tǒng)中,,通常使用高倍鏡成像和機械掃描方式獲取全病理切片的圖像,成本高,、速度慢和通訊效率低是該系統(tǒng)的技術瓶頸和難題,;針對這些技術瓶頸和難題,許廷發(fā)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傅里葉疊層成像和生成對抗神經網絡的邊緣病理顯微成像系統(tǒng),,實現了遠程病理檢測和診療,。
圖1 邊緣病理成像和診療系統(tǒng)
圖2 病理檢測重構結果
該系統(tǒng)利用編程式照明模塊的主動照明取代了機械掃描,結合生成對抗神經網絡實現多模態(tài),、高分辨率病理圖像的重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成像速度,;實現了邊緣計算節(jié)點和網絡通訊節(jié)點的有機結合,,提高了數據傳輸和通訊效率。該研究首次將傅里葉疊層顯微計算成像與邊緣計算相結合,,為遠程病理成像和診療提供了新思路,。
論文詳情:
Zhang J, Li J, Sun H, et al. Edge-Enabled Anti-Noise Telepathology Imaging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Harsh Environments[J]. IEEE Network, 2022, 36(4): 92-99.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919740
附作者簡介:
張繼洲,博士,,北京理工大學光學工程博士后流動站的在站博士后,,合作導師為許廷發(fā)教授,,研究方向為顯微計算成像和深度學習?,F已發(fā)表學術論文28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均刊載于IEEE Network,、Optics Express、Remote Sensing等高水平期刊或會議,。申請發(fā)明專利6項,,軟著3項。同時,,還多次擔任IEEE TNNLS,,Photonics Research,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 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等SCI期刊審稿人,。博士后期間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chuàng)新中心開展科學研究和工程開發(fā)等工作,,在站期間曾獲得中國博士后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資助,,獲得“重慶英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示范團隊”、明月湖國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創(chuàng)新獎,。
許廷發(fā),,博士,教授,,博導,,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光學工程”學科責任教授,光電成像技術與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chuàng)新中心智能化和大數據技術實驗室主任,。近年來帶領其科研團隊圍繞光電成像探測與識別、計算成像和醫(yī)學光電成像等方向不斷深化研究,。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等40余項,。在國際、國內等系列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135篇,,其中被SCI/EI收錄90余篇,。以第一發(fā)明人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45項,已授權和公示15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項3項,。指導研究生獲得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二人次獲得王大珩高校學生光學獎,,二人次獲得全國光學與光學工程博士生學術聯賽全國百強等榮譽稱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