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生命學院舉辦“圖像重建與逆問題”學術講座
發(fā)布日期:2014-05-09 供稿:金晨 朱漢 攝影:陸鐘福
編輯:生命學院 歐先國 閱讀次數:
為了激發(fā)低年級本科生對科研的熱情,加深對當前熱門科研活動的了解,夯實基礎課程的學習,2014年4月23日晚上7點,“生命之家”社團在理教401舉辦了“生命夢起航”系列講座之“圖像重建與逆問題”,此次講座的主講人是溫俊海教授。生命專業(yè)2012、2013級本科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溫俊海教授是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生物醫(yī)學工程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溫俊海教授于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現主要研究方向是:醫(yī)學圖像處理、逆問題與圖像重建、模式識別與三維可視化,并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果。

首先,溫俊海教授向同學們介紹了20世紀以來同X射線有關的諾貝爾獎,比如,琴倫因發(fā)現了X射線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柯馬克因最早提出CT理論,豪森菲爾德因制作了第一臺CT機而共同分享了諾貝爾醫(yī)學和生理學獎。溫俊海教授借此說明現今所學在科學水平上的重大意義,以此督促大家刻苦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


然后,溫俊海教授大家講解了CT機的發(fā)展。從第一代CT機只能依稀變形到第三代CT機的普及,再到第五代CT機的清晰成像;從第一代的耗時30分鐘,到第五代的掃描時間1秒以內;從最初的單排掃描,到現在的1024排。CT機的發(fā)展越來越快。同學們都認真的聽取溫老師細心地講解。
接著,溫俊海教授講解了本次講座的重點——CT算法。CT機掃描后得到的是數字信息,實驗員還需要用CT算法,將這些信息還原為圖像信息,這樣才能夠觀察到器官的信息。CT算法是一種逆問題的算法,就像密碼破譯、猜謎這樣的逆問題,通過最終結果來計算過程。溫俊海教授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不僅增添了講座的趣味性,而且加深了同學們對基礎課程的興趣。溫俊海教授在講解的同時,也提醒大一大二的同學們注意基礎階段的學習,為今后進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礎。

講座的最后,同學積極提問,溫老師都給予了認真的解答。伴隨著熱烈的掌聲,本次講座圓滿結束。聽取講座的同學們受益匪淺。不但知道了學好基礎課的重要性,還知道了搞科研要敢于想,敢于做。希望越來越多的同學們參與到講座當中,達到優(yōu)勢資源的廣泛分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