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大學曾家達教授應邀為北理工人文學院師生講學
發(fā)布日期:2014-07-06 供稿:游琳玉 攝影:張蓓蓓
編輯:人文學院 于滿 閱讀次數(shù): 本次講學內(nèi)容涉及馬列,、心理學,、經(jīng)濟學和科技哲學四個學科內(nèi)容,曾家達教授以其淵博豐富的知識,,深厚的學術(shù)功底和前沿的理論視角,,為學院師生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研究方法的哲學基礎、如何確定研究選題特別是選題的操作性定義,,如何根據(jù)研究問題確定研究方法,,并細致地實際帶領師生對具體的研究方法如問卷調(diào)查法、定量數(shù)據(jù)分析,、訪談法,、文本分析、敘事分析等進行練習,。
曾教授充分利用不同專業(yè)之間的對話與交流,,為聽課學員帶來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全新的認知。尤其讓學院老師耳目一新的是,,曾教授運用基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所形成的敘事分析研究方法對毛澤東的代表作十大關(guān)系的分析,,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新的研究視角和方法,。
為了此次講學,,曾家達教授與人文學院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平臺課的教師開會討論,并邀請向小平,、劉建軍,、張峰、張毅翔,、張軍,、鄭佳然等不同學科老師參與教學中,如問卷數(shù)據(jù)分析,,某一研究方法在特定學科的使用等進行輔助教學,,為人文學院教師在未來的教學中獲得經(jīng)驗。研究生張蓓蓓,、游琳玉也做為教學助理參與了整個講學的文獻整理,、評估等大量工作。
曾教授授課過程始終重視學員的課堂參與與課后的意見反饋,,在課堂上善于活躍課堂氣氛,,重視與學員的互動,曾家達教授總是善于利用生活中的鮮活事例來闡述原本枯燥難懂的理論知識,,充分調(diào)動學員對課堂的參與,。備課時都會針對學員對前一次課程的反饋做出相應調(diào)整,,并在下一次課程中給予回應,。學員均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感受能夠得到回應,參與的意愿更加強烈,。
本次講學持續(xù)時間長達兩個星期,,雖然每天都有高強度的教學任務,但是老師和同學們依然積極參與,認真聽課,。參與的學員均表示從此次課程中受益匪淺,,尤其是超越了以往傳統(tǒng)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非此即彼”的固定思維,打破了以往四個專業(yè)之間在方法論上的藩籬,,促進了不同專業(yè)之間的交流與相互學習,。此次課程也促成了人文學院與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的合作,以此為契機,,人文學院特聘曾家達教授為我院兼職教授,,為日后的長期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