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主辦第二十一屆國際宇航科學院人在太空學術研討會
發(fā)布日期:2017-11-27 供稿:黨委宣傳部 辛嘉洋 攝影:黨委宣傳部 郭強
編輯:辛嘉洋 審核:羅愛芹 包麗穎 閱讀次數:11月27日,,由北京理工大學,、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深圳市航空業(yè)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十一屆國際宇航科學院人在太空學術研討會(IAA Humans in Space Symposium)在深圳開幕,。法國前科技部部長,、兩次進入太空的女宇航員Claudie Haigneré,中國特級航天員劉伯明,、一級航天員劉洋等來自中,、美、俄,、法,、日、羅馬尼亞等國九位航天員以及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載人航天領域頂級專家學者,、空間科學家200余人齊聚深圳,,共同圍繞“逐夢太空科技·共享健康生活”主題進行為期四天的學術交流。
前中國航天部部長,、國際宇航科學院副理事長劉紀原,國際宇航科學院秘書長Micheal Contant,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陳善廣,,國家航天局系統(tǒng)工程司副司長趙堅,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楊軍,,深圳市政府副市長高自民,、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高瞻,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玉奎,、趙玉芬,,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李和章、原常務副校長楊賓,,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總師,、深圳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副院長李瑩輝,,深圳市航空業(yè)協會會長朱慶峰,國際宇航科學院生命科學部理事會理事長Chrysoula Kourtidou-Papadeli,,國際宇航科學院生命科學部主席Petra Rettberg,,聯合國太空司項目主管牛愛民,中國老齡產業(yè)協會會長張瑋等領導及重要嘉賓蒞臨開幕式現場,。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主持開幕式。
劉紀原在致辭中指出,,國際宇航科學院人在太空研討會是兩年一次的系列會議,,是世界上公認的規(guī)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空間生命科學會議,。會議旨在通過交流與討論,,進而獲得新的方法與假說,來解決和闡釋現在空間生命科學中的現存及潛在的基礎問題,,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生命科學的研究,。會議將提供一個創(chuàng)新、共享的學術平臺,,供各位專家學者開展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
趙堅在致辭中講到,中國航天事業(yè)經過60年的發(fā)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在2022年前后,中國還將建成第一個空間站,,實現人在太空長期駐留并開展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中國也正在論證深空探測和載人月球探測有關方案。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取得的成就,,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關注,。
高自民在致辭中指出,深圳是一個充滿無限創(chuàng)新活力的年輕城市,,航天航空業(yè)是深圳市政府重點扶植的產業(yè),,人在太空會議落戶深圳,既是國際空間領域對于深圳航天事業(yè)的認可,,也必將為深圳航空航天領域發(fā)展提供更好的平臺和契機,。他談到,北京理工大學與深圳不斷開展各方面合作,深圳北理工莫斯科大學就是雙方攜手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共辦一流高等教育的典范,。
宇航員Claudie Haigneré認為,這次論壇是一場關于人類探索太空的國際性的,、權威性的,、前瞻性的、自由的交流,,不僅僅是知識和合作,,還包括靈感與啟發(fā),對于接下來的論壇表示非常期待,。
李和章在致辭中講到,,北京理工大學建校以來,充分發(fā)揮國防傳統(tǒng)優(yōu)勢,,在空間領域做出大量工作,,自主研制了中國第一枚二級固體探空火箭“東方-1號”、中國首套登陸太空的VR設備等,,在“新一代北斗導航衛(wèi)星”“通信技術試驗衛(wèi)星”“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等項目中也都承擔重要任務,,學校還成立了空間載荷技術研究院,旨在為國內外空間載荷技術領域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做出貢獻,。生命學院鄧玉林教授團隊擁有多項基于空間生命科學的國家專項課題,,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所研制的科學載荷多次飛往太空開展實驗,,為我國建立空間生物學實驗室做出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空間環(huán)境下在PCR反應中DNA錯配規(guī)律研究的科學載荷”作為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入國際空間站,實現了中美空間科學領域合作“零”的突破,。
李瑩輝副院長,、朱慶峰會長分別代表深圳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和深圳市航空業(yè)協會發(fā)表致辭。Contant代表國際宇航科學院介紹了科學院自成立以來的工作和發(fā)展,,并展望了航天領域的未來發(fā)展,。
俄羅斯航天員Sergey Riazauskiy和Alexaudr Misurkin從國際空間站發(fā)來視頻問候,希望這次會議的召開和討論內容對人類飛上火星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前來參會的俄羅斯航天員Oleg Kotov在接受我校記者采訪時談到,,非常開心收到會議的邀請,希望每年都能舉行這樣的會議,,有更多的俄羅斯同事參與到會議當中,,對于中俄航天合作和發(fā)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本次會議共有14場大會報告,,并設立了14個分會場,內容涉及空間生物學、空間免疫學,、神經科學,、天體生物學、地外生命跡象探測等十九個空間生命科學領域的議題,。來自世界各國的空間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就自己研究領域帶來主題為“月球基地建設的新概念”“長期載人航天的對抗措施的現在和將來” “磷化學和生命起源”等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報告,。
27日下午航天員論壇召開,來自中國的劉伯明,、劉洋,,法國的Jean-Pierre Haignere、Claudie Haignere ,、Tognini Michel,,日本的Takao Doi,羅馬尼亞的Dumitru-Dorin Prunariu,,俄羅斯的Oleg Kotov以及美國的Catherine Coleman等9名航天員圍繞大會主題共同探討航天經歷,。28日,航天員們將分別前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深圳大學,、深圳寶安區(qū)海濱中學等學校,與學生們現場交流,,分享航天經歷與見聞,。
2007年首次在中國舉行了第16屆人在太空研討會,經過10年,,人在太空會議再次在中國舉辦,,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會議的召開增進了我國科學家和各國科學家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了我國在空間生命科學屆的地位,,對促進我國空間生命科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會議由中國空間科學學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自然科學基金會協辦,會議得到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關報道:
【環(huán)球網】第21屆國際宇航科學院人在太空學術研討會開幕
【中青在線】國際宇航科學院人在太空學術研討會在中國舉辦
【人民網】第二十一屆國際宇航科學院人在太空學術研討會在深圳舉辦
【深圳特區(qū)報】“人在太空”學術研討會在深舉行
【騰訊網】北理工主辦第二十一屆國際宇航科學院人在太空學術研討會
【新浪網】第21屆國際宇航科學院“人在太空”學術研討會在深舉行
【光明網】第二十一屆國際宇航科學院人在太空學術研討會在深圳召開
【廣東省科技廳網】楊軍副廳長出席第21屆國際宇航科學院人在太空學術研討會
【深圳政府在線】第21屆國際宇航科學院“人在太空”學術研討會在深舉行
【深圳新聞網】第21屆國際宇航科學院“人在太空”學術研討會在深舉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