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劉天罡教授到訪北理工化學與化工學院作學術報告
發(fā)布日期:2019-07-08 供稿:化學與化工學院 攝影:化學與化工學院
編輯:李亞鑫 審核:李春 閱讀次數:應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生化工程系/合成生物系統(tǒng)研究所邀請,武漢大學劉天罡教授于6月27日下午來到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為北理工師生帶來題為 “定向合成代謝指導天然產物高產并服務于產物挖掘”的學術報告,。李春教授主持了學術報告會,,化學與化工學院的部分教師及研究生六十余人參加了報告會。
劉天罡教授首先介紹了研究背景,,合成生物學是在微生物中有目的的進行工程化改造,,賦予微生物新的功能的學科,具有廣泛的前景,,報告內容主要圍繞代謝工程提高天然產物生物合成來進行,。
劉天罡教授的報告主要介紹了一個定向合成代謝的技術體系,通過在體外構建多種酶的反應體系找到天然產物復雜合成過程的限速步驟和最佳比例,,結合代謝分析技術對目標菌株進行精準診斷,,利用啟動子庫以及人工蛋白骨架技術實現關鍵元件的精準體內組裝,提升底盤細胞對產物耐受能力以及底物供給,、輔因子平衡等系統(tǒng)改造,,實現多種天然產物在微生物體系的高效制造。
劉天罡教授介紹了一種高產萜類產物以及將高效的萜類底盤供給平臺,,當其應用于萜類新化合物的挖掘時,,可大幅度提升新結構萜類的發(fā)現效率。還以維他命E的生產為例,,介紹了團隊產學研結合的發(fā)展以及成果轉化的經驗,。
劉天罡教授的學術報告精彩生動、內容豐富,,貼近課題組的研究內容,,對同學們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啟發(fā)意義,為同學們拓寬了研究思路,,討論過程中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深入交流,。
附報告人簡介:
劉天罡,2010年至今任武漢大學藥學院教授,,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博導。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青年基金,、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計劃支持,,獲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從事天然產物高產機制研究、天然產物高效合成和新化合物高通量挖掘的方法開發(fā),,同時將該技術體系和研究思路服務于地方經濟,,實現了維生素E的工藝創(chuàng)新,已為地方新增工業(yè)產值20億,,并被評為2018年湖北十大科技事件,。目前發(fā)表包括PNAS、Metabolic Engineering,、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Angew Chem Int Ed Engl等40多篇SCI論文,總SCI引用次數超過1200次,,擔任Metabolic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s副主編以及ACS Synthetic Biology,、Biotechnology Journal等多個雜志的編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