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課題組在工業(yè)5.0領域取得研究成果
發(fā)布日期:2023-08-08 供稿:機械與車輛學院 攝影:機械與車輛學院
編輯:劉超凡 審核:席軍強 閱讀次數(shù):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黃思翰特別研究員在工業(yè)5.0方面的研究入選了科睿唯安ESI最新一期高被引論文(受引用次數(shù)在其學術領域的前1%)。相關研究題為“Industry 5.0 and Society 5.0—Comparison, complementation and co-evolution”,,發(fā)表在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影響因子12.1)。北京理工大學為該研究的第一單位,,機械與車輛學院黃思翰特別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
文章圍繞當前工業(yè)領域熱點“工業(yè)5.0”與新型概念“社會5.0”的區(qū)別,、互補以及共同演進趨勢進行了深度討論,,旨在闡明工業(yè)5.0和社會5.0兩種提法共存情況下的本質(zhì)訴求以及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工業(yè)5.0是一種面向未來工業(yè)、富有遠見的新范式,,是對工業(yè)4.0單純追求技術驅(qū)動的修正,,追尋以人為本、可持續(xù),、富有韌性的價值創(chuàng)造,。社會5.0則是對未來超智能社會的一種構想,讓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技術發(fā)展的紅利,,旨在構建一個以人為中心,、超智能化、精益型的社會,。為了對工業(yè)5.0和社會5.0有更深層次的認知,,進一步從目標、價值,、組織和技術四個維度進行了比較和關聯(lián)分析,。雖然工業(yè)5.0和社會5.0關注的領域范圍、關鍵技術等有所區(qū)別,,但是在“以人為本”這一點上形成了共識:(1)工業(yè)領域里,,人是生產(chǎn)制造活動的“主宰者”;(2)社會活動中,,人民幸福提升,、價值創(chuàng)造是核心。在未來,,工業(yè)5.0和社會5.0也面臨著一系列共同挑戰(zhàn)和機遇,,需要進一步突破人-信息-物理系統(tǒng)(HCPS)、人的數(shù)字孿生(HDT),、人-機器人協(xié)同作業(yè)(HRC)等核心技術,,發(fā)掘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場景和價值增長點。
圖1 工業(yè)5.0和社會5.0的愿景
圖2 工業(yè)5.0和社會5.0的比較和關聯(lián)分析
圖3 工業(yè)5.0和社會5.0的共同挑戰(zhàn)和機遇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msy.2022.07.010
附作者簡介:
黃思翰,,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特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入選2020年度博士后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中國工程院院刊《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特約通訊專家/副編輯,,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MST)期刊青年編委,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問學者,。近年來,,圍繞人本智造、數(shù)字孿生,、可重構制造等方向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在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等發(fā)表了學術論文30余篇,,參與出版英文著作,、中文專著各1部,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13項,,登記軟件著作權3項,,參與制定IEEE國際標準1項。承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博士后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后科學基金,、教育部產(chǎn)學研協(xié)同育人等項目,,自主研發(fā)形成智能生產(chǎn)線數(shù)字孿生軟件工具,并在航天,、電子等領域開展應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12/15)。擔任《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期刊常務理事,、中國圖學學會第八屆理事會數(shù)字孿生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數(shù)字孿生青年學生委員會(中國)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