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師生參加第十一屆全國高校京劇演唱研討會喜獲佳績
發(fā)布日期:2015-10-07 供稿:校團委 趙汐 編輯:校團委 紀惠文 閱讀次數(shù):
近日,喜報傳來,,我校師生于7月26日—30日期間組隊參加中國高校京劇演唱研討會,,并以京劇選段《龍鳳呈祥》參加競賽單元,最終參賽學生柳海林,、龍?zhí)禅Q,、于天夫分獲個人唱演全國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我校代表團也憑借選送劇目《龍鳳呈祥》的優(yōu)異表現(xiàn)獲得賽會最高獎項“最佳組織獎”。
中國高校京劇演唱研討會自2000年開始舉辦,,由中國戲曲表演學會高校京劇委員會發(fā)起,,每屆吸引全國百余所高校的師生和京劇藝術界的藝術家、資深票友參加,,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本屆會議以“國粹引領文化 藝術點亮人生”為宗旨,匯聚了來自浙江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等83所高校共計256名師生,、260余個劇目,。
在接到比賽邀請后,校團委牽頭組織大學生藝術團成員及在校京劇愛好者,排演傳統(tǒng)京劇折子戲《龍鳳呈祥》,。同時考慮到全國高校學生京劇團體齊聚一堂的好機會,,校團委還在劇組人員基礎上組建暑期社會實踐團,提前擬定調研提綱,、編寫調查問卷,,開展題為《基于校園文化藝術活動開展大學生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以京劇為例》的社會調研,目前基于本次社會實踐完成的調研報告已獲得北京市優(yōu)秀社會實踐成果,。
北理工師生在賽會上的優(yōu)異表現(xiàn)獲得了與會各界專家的高度評價,,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全國高校京劇委員會名譽會長韓星臣,,著名畫家,、戲劇評論家戈寶棟教授(畫家戈湘嵐先生之子)、北京戲曲藝術職業(yè)學院院長李連仲教授專門觀摩我校學生的彩排,、演出并給予高度評價,。在競賽單元之外的學術研討環(huán)節(jié)中,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戲曲職業(yè)技術學院名譽院長孫毓敏教授,,北京市京劇昆曲振興協(xié)會秘書長王如昆教授也對北理工近年來在校園戲曲藝術方面所做的努力與取得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北京理工大學第一次組團參加中國高校京劇演唱研討會即獲此佳績,,得益于近年來學校團委在大學生藝術團建設過程中不斷突出“兩特色”之一的京劇門類,,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依托與中國戲曲學院,、北京京劇院等單位的深入合作,不斷提升我校高水平藝術團的業(yè)務水平,,2013年在第四屆北京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得一等獎(我校第一次在交響,、合唱兩傳統(tǒng)強項之外獲得展演一等獎),在近4屆國戲杯全國學生戲曲大賽中成績居于拔尖地位,;另一方面,,以加強傳統(tǒng)文化藝術教育,提升在校師生文化修養(yǎng)與審美情趣為目的,,每年舉辦多場高水平的京劇演出或講座活動,,活動水平、舉辦場次,、受眾人數(shù)位居北京高校之首,,以此吸引凝聚了一批戲曲愛好者積極參與到京劇藝術的校園推廣與實踐中,在本次賽會選送劇目中,,我校非藝術特長生人數(shù)占70%,。
除大學生演員與校園活動水平的不斷提高,,借助本次賽會的社會調研獲得北京市優(yōu)秀社會實踐成果,,也得益于校團委近年來倡導大學生藝術團“交流演出+社會調研”的獨特社會實踐方式,,以基于社會調研的理論成果指導大學生藝術團的持續(xù)建設與發(fā)展。
京劇領域取得成就只是北京理工大學探索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工作的一個典型,,學校提出在開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過程中堅持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與“延安精神”,、“科學精神”及“傳統(tǒng)文化”緊密結合,在課程體系建設,、校園文化活動,、對外交流中不斷提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比重。在2014年工信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評估,、2015年海峽兩岸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論壇中,,北理工在戲曲、傳統(tǒng)工藝美術,、傳統(tǒng)經典閱讀等領域所做的工作得到各界專家的高度認可,,北京理工大學目前也成為北京高校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會參建單位。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fā)[2015]71號)文件指出:“要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積極探索創(chuàng)造具有時代特征,、校園特色和學生特點的美育活動形式……要以戲曲、書法,、篆刻,、剪紙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藝術為重點,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傳統(tǒng),。”“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通過校園文化環(huán)境浸潤學生心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靈之美,。”隨著10月份校團委牽頭建設“國風雅韻”中華傳統(tǒng)文化藝術工作室的落成,學校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有形化,、日?;Ⅲw系化探索中,,將取得更多的成就,。
成員名單
柳海林(機車學院) 于天夫(外語學院) 曹劍飛(機車學院)
宋威豪(宇航學院) 桂穎溢(基礎學院) 梁雨亭(管理學院)
劉云杉(基礎學院) 張 昭(基礎學院) 龍?zhí)禅Q(法學院)
帶隊教師:趙 汐
指導教師:方 蕾
獲獎名單
最佳組織獎:北京理工大學
個人一等獎:柳海林(機車學院)
個人二等獎:龍?zhí)禅Q(法學院)
個人三等獎:于天夫(外語學院)
北京市優(yōu)秀社會實踐成果:
《基于校園文化藝術活動開展大學生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以京劇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