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jié)專輯】平凡的崗位,,不平凡的堅守
發(fā)布日期:2016-04-30 供稿:北理工外語新聞社 編輯:新聞中心 辛嘉洋 閱讀次數(shù):
有很多默默無聞地奮戰(zhàn)在各個崗位上的勞動者,,他們是最普通的勞動者,在平常的日子里做著平常的工作,。為了一份責任,、一份堅守,,也為了更多人的幸福快樂,,他們用日復一日的勤勞工作,,用汗水默默無聞地努力著。
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到來之際,,讓我們走進這些校園背后平凡的勞動者們,,他們正在用勤勞的雙手,為我們的校園奉獻著,。他們有的緊握方向盤,,有的在戶外清掃街道,他們的手,,是最美的手,。
“看到學生們吃得開心,我打心眼兒里高興,。”
人物:楊洪光
年齡:32歲
職業(yè):清真食堂經(jīng)理
“拿兩杯可樂來,!”
晚上八點半的清真食堂,楊洪光笑著招呼剛收拾完窗口的工作人員給我們送上兩杯飲料。
這個32歲的山東人已經(jīng)在良鄉(xiāng)校區(qū)清真食堂工作了8年,,見到他的時候,,身著黑色西裝的他作為食堂經(jīng)理正在后廚安排工作。
剛剛完成晚班交接的幾個工作人員圍坐在一張桌子邊吃起了簡單的晚飯,,這是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刻,。每一天他們都輪班重復著不變的工作,準備食材,,迎接學生,,整理碗筷,清掃食堂,。每人一天平均工作9個小時,。
“凌晨一點半我們就開始準備新的一天的早餐了。”由于清真食堂占地面積較小,,廚房的面積也相對小一些,,比起另外兩個大食堂,這里準備一餐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無論冬夏,,廚師們都要按規(guī)定穿戴工作服,即使在夏天超過30度的炎熱工作環(huán)境下也不允許開空調(diào),。
“您熱愛這份工作嗎,?”面對這樣的問題,楊洪光毫不猶豫地答道:“當然,!看到學生們吃得開心,,我打心眼兒里高興。”
當上食堂經(jīng)理之后,,楊洪光能回家的機會更少了,。十歲的大兒子在上小學三年級,五歲的小兒子也上幼兒園了,,家里妻子和父母照看孩子,。“想啊,打,,兩三天打一次,,一個月電話費好多呢。”這個而立之年的男人跟我們聊起家常時,,眼神里閃爍著光亮,。因為要負責食堂的大小瑣碎工作,楊洪光一年只在寒暑假回家兩次,。上一個春節(jié),,他在家里待了18天,。
“我們都是外地人,有的還拖家?guī)Э?,就住在學生宿舍樓的地下室里,,七八個人一間。”他順勢指了指窗外的小路,。學校為這些后勤人員提供免費的住宿,,從南區(qū)搬來北區(qū)之后,住宿條件已經(jīng)有了改善,。“現(xiàn)在挺好的,。”楊洪光笑著說。
“其實我們特別希望學生們能夠和我們像這樣經(jīng)常坐下來聊聊天,,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跟我反映,。”他談到,食堂工作中常常出現(xiàn)許多大同小異的問題,,比如餐桌有時沒有及時擦干凈,,夏天就餐環(huán)境不如意,菜品量不夠足,,味道不合學生的胃口,,勸阻外帶非清真食物時遭遇冷眼……食堂的工作人員也偶爾會和他抱怨與學生之間的小摩擦。“其實都只是因為缺乏溝通,,相互理解還是很重要的,,我們都很樂意去解決存在的問題,改進我們的工作,,我也希望同學們能夠在這吃得舒心,。”言語間,他望了望窗外窸窸窣窣的燈火,。
“其實還是很希望學生們能吃出家的感覺。”采訪的最后,,楊洪光有些靦腆地面對鏡頭說出了自己的心愿,。“溝通才能理解,我們接受批評,,也歡迎建議,,我愿意和同學們共同努力,打造一個吃得開心,、吃得放心的食堂,。”
和楊洪光一樣,每一天我們都能看到這群穿梭在校園里的微笑著的后勤工作者們,,當我們每天還在熟睡的時候,,他們就已經(jīng)伴著微弱的燈光,,為了良鄉(xiāng)校區(qū)的日常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太陽初升,,一切準備就緒,。
“別拍我了,沒啥好看的,。”
人物:劉阿姨
年齡:46歲
職業(yè):圖書館保潔
在圖書館見到這位阿姨的時候,,她正在一遍又一遍地擦洗著百葉窗??吹轿覀兊溺R頭,,阿姨沖我們笑笑,小聲說道:“別拍我了,,沒啥好看的,。”
這位勤懇工作的阿姨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名字,只說她姓劉,。在采訪過程中,,劉阿姨始終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46歲的劉阿姨談吐間帶著地道的北京味兒,,熱情爽朗,,直言不諱。為了不打擾其他自習的同學,,劉阿姨說話聲音特別輕,。
“我家里也有兩個孩子,大的跟你們一般大,,今年上大二了,。”這份工作劉阿姨已經(jīng)干了一年半,“挺好的,,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每一天,,劉阿姨和圖書館其他的保潔阿姨一樣,,七點半準時開始工作,家近的中午能回家吃個飯,,家離的遠些的,,下午下了班才能回家。即使在節(jié)假日也按照倒班制工作,,少有完整的假期,。
抹布洗了一遍又一遍,桶里的清水浸滿了污漬,。當問到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時,,劉阿姨直爽地說:“其實也沒啥大問題,,就是希望同學們能夠清理吃完東西之后的垃圾。我也有孩子,,偶爾在圖書館餓了吃點東西我也能理解,,但是有的味兒太重的好幾天擱那不帶走也確實是不太好,衛(wèi)生是需要大家共同保持的嘛,。”說完,,她笑了笑,繼續(xù)擦起了下一扇百葉窗,。
“每天能看到青春洋溢的身影,,多好啊。
人物:王正堂
年齡:45歲
職業(yè):校園警衛(wèi)
每天早上七點不到,,就在部分學生還在睡夢中時,,王正堂已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45歲的他個子不高,,身材也不十分魁梧,,但他已在北京理工大學良鄉(xiāng)校區(qū)為校園“保駕護航”兩年有余。
“為了學生們的安全,,對于每一輛來往的車輛和每一個進出校園的學生,、社會人士,我們都會要求對方出示證件,,非學生和教職工不允許入校,。”提及自己的工作,王正堂的神色嚴肅,,進入春夏,,學校進一步加強了良鄉(xiāng)校區(qū)的安全保衛(wèi)工作。但是,,良鄉(xiāng)校區(qū)面積較大,,學生在兩區(qū)穿梭往返,也使得校園警衛(wèi)們的工作難度大為增加,,王正堂也壓力頗大,。盡管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同時增加,但學生們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王正堂不敢掉以輕心。
“您熱愛您的工作嗎,?”面對這樣的問題,,王正堂答道:“那是肯定的。每天能看到學生們青春洋溢的身影,,多好啊,。”話音未落,,王正堂急忙走向一個正騎行在機動車道上的學生,略帶嚴厲地提醒他注意后方校車,,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在清晨的縷縷曙光中,他的身影顯得格外高大,。
寒來暑往,,四季更替,這種責任寄寓了一種摯愛,,每一天都飽含了期望和厚意,。
“干一行愛一行嘛,我是職業(yè)司機,。”
人物:趙鳳軍
年齡:48歲
職業(yè):擺渡車司機
26日下午5:00,,我們在北校區(qū)見到了正準備發(fā)車的趙鳳軍。這是趙師傅在北京理工大學擔任擺渡車司機的第三個年頭,,今年48的他在職業(yè)司機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我們坐上擺渡車,隨著趙師傅一同去地鐵站接送來往的學生,。夕陽的余暉映在他的臉上,,悶熱的車廂內(nèi),這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司機一絲不茍地看著前方,,轉(zhuǎn)彎時仔細打量著后視鏡中的情況,。
對于每一位上車的乘客,趙師傅都會提醒對方出示校園卡或是學生證,。為保證班車準點運行,,趙師傅告訴我們,早班時凌晨5:00他就從家中出發(fā),,在5:50之前到達學校,。“吃飯的時間不長,我吃的快,,時間富裕的話,,我就擦擦車。”趙師傅笑著說道,。當被問到是什么讓他堅持這份工作這么多年,,他毫不猶豫的答道:“干一行愛一行嘛,我是職業(yè)司機,。”
“我從來沒覺得我的工作枯燥,。干了這么多年的司機,它(當司機)早就是我這個人的一部分,。“趙師傅笑著說道,,穿著工作服的他顯得有些疲憊,,但他的笑聲爽朗依舊。
“在北理當宿管,,我代表的就是北理的形象,。”
人物:昆立娟
職業(yè):疏桐D棟管理員
“剛進來的那個女孩是505宿舍的。”
“五樓住了三個院系的學生,,外語,,法學還有設(shè)計學院的。”
昆立娟能夠說出樓里每個房間的位置,,認得自己樓中學生的面孔,,熟悉樓里每一個角落。為學生準備針線,、關(guān)心學生安全,、給學生心理安慰……昆立娟做宿管已有五年,她的眼角雖然絲絲皺紋,,但臉上始終掛著樸實的微笑,。
昆立娟沒有周末,每天工作十個小時,。清晨,,當學生精神抖擻的離開宿舍,她就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巡查整個宿舍樓,,從一樓到五樓,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每天她都會將每個宿舍的評分公示在樓下,,如果在查宿舍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桌子有損壞,她會親自給學生送去塑膠墊,,以防學生劃傷,。
宿舍管理員的工作其實非常辛苦,需要時刻留意進出的學生,,注意力需要保持高度集中,,一天下來會很疲憊。“我沒做過什么了不起的事”,,但她卻始終堅信著一些道理,。昆立娟說:“在北理當一名宿管,我代表的就是北理的形象,。不是我每月拿了一份工資,,就只為這份工資,不管干什么工作,,我都會認真干,,還要努力干好。”
“同學們待我都很客氣,,都很好,。”
人物:辛民更
年齡:70歲
職業(yè):北食堂保潔
70歲的辛民更拿著拖布在北食堂一層清理地面的場景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位陜西咸陽的老漢擔任食堂保潔已經(jīng)第三個年頭,,為了還清兒子成家欠下的債,,他和老伴帶著小孫子來到了北京。平時,,他和其他保潔人員一樣,,住在南校區(qū)的地下室里,周末回到租住在良鄉(xiāng)南關(guān)的家和年邁的老伴和剛滿三歲的小孫子團聚,。
“同學們待我都很客氣,,都很好。”這位已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樂呵呵地和我們說道,,“不辛苦,,我也就擦擦桌拖拖地,有吃有喝有住,,咋不好呢,?就是離家遠了點兒……”
下午六點的北食堂正值就餐時間,匆匆接受采訪后,,一旁的同事提醒他抓緊手頭的工作,,老人咧著嘴樂呵呵地答應,回頭和我們笑笑,,握著手中的拖布走向下一個清掃點,。
“稍等,我先把那張紙撿了,。”
人物:張國豐
年齡:64
職業(yè):良鄉(xiāng)校區(qū)物業(yè)公司職員
“稍等,,我先把那張紙撿了。”
64歲的張國豐拿起三輪車里的鉗子朝著右前方的一張紙走去,。這位來自內(nèi)蒙的師傅,,在良鄉(xiāng)校區(qū)的物業(yè)公司工作了7年,每天騎著黑色的小三輪車負責清掃校園內(nèi)的垃圾,。
“閨女成了家,,我也就跟著來照顧她了,順便就找點活兒干,,充實充實生活,。”
最初只是這樣簡單的目的,一份工作一干就是7年。張國豐見證了良鄉(xiāng)校區(qū)的一步步建設(shè),,校園也見證了這位老者日漸增長的白發(fā)和皺紋,。
“不辛苦,這里環(huán)境好,,氛圍也好,,同學們都很有禮貌,隨手丟垃圾的現(xiàn)象也比較少,,在這工作挺開心的,。”這位言辭中飽含著謙遜與睿智的長者微笑著說到。平時,,張國豐騎十分鐘的自行車來學校工作,,每天工作7小時,周末有一天的休息時間,,他很享受在校園里穿梭的時光,。
“一把年紀了,我也只能為學校貢獻這一點點的力量,??吹竭@么多有朝氣的年輕人,我也特別高興,,我能為他們做的也只有這些了,。”無論刮風下雪或是烈日暴曬,7年如一日的堅持,,是張國豐為校園書寫的最美的熱愛與堅守,。
終有一天,四季的風會染白他們的鬢發(fā),;終有一天,,歲月的犁會在他們的額頭刻上衰老的痕跡;終有一天,,慢長的歲月會使他們步履蹣跚,,但生命因奉獻而更精彩。平凡的崗位,,不平凡的堅守,,讓我們向那些堅守在崗位上的人們致敬!
(資料來源:北理工外語新聞社微信公眾號,。)
記者:魏浩若 曾紀渝 柳實
撰稿:曾紀渝 魏浩若
攝影:曾紀渝 魏浩若
指導老師:黨委宣傳部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