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分團委公益專題晚會現場報道
發(fā)布日期:2006-04-17 閱讀次數:
供稿,、攝影:郝曉玲 編輯:王泰鵬
作為體現首都大學生精神風貌,,宣傳奧運精神,,關懷弱勢群體,,共筑和諧社會的“和諧•人文•奧運”——北京大學生“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公益專題晚會4月15日晚在北京理工大學隆重舉行,。這臺晚會是由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分團委主辦,,聯合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牽手北京市第二聾啞學校,,北京理工大學燕京新聞社,,綠風志愿者協(xié)會,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學生會等各學生社團強強聯手,,共同打造的一臺人文氛圍濃厚的校園精品晚會,。晚會充分體現了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2008年北京奧運”,、“樹立社會主義社會榮譽觀”的時代背景下,,首都大學生心系奧運,關注社會的良好精神風貌,。
北京理工大學生萬人簽名橫幅
出席晚會的嘉賓有北京市殘聯理事會副理事長呂爭鳴,,北京市殘聯理事會理事、市聾人協(xié)會副主席成海,,北京第二聾啞學校校長助理,、教導處主任高輝,北京理工大學校團委副書記代方震,,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副書記,、副院長郝洪濤。
北京市殘聯理事會副理事長呂爭鳴和北京市殘聯理事會理事,、市聾人協(xié)會副主席成海
北京第二聾啞學校校長助理,、教導處主任高輝講述聾兒孩子的故事
校團委副書記代方震致辭
晚會現場,既火暴異常又感人肺腑,。精彩的節(jié)目和游戲環(huán)節(jié)不時激起觀眾的一陣陣歡呼和掌聲,。也讓參加晚會的特邀嘉賓——北京市第二聾啞學校的小朋友們笑顏滿頰。北京大學手語社表演的手語歌“愛”使得臺上臺下的演員和觀眾,,大學生和聾啞兒童,,融合在了一起,,用共同的語言表達了對愛的共同追求。而當全場的人用手語說出:“讓愛充滿世界”時,,感動了在場的所有觀眾,。由第二聾啞學校表演的“傣族舞”展現了聾啞人優(yōu)美的肢體語言,而活力四射的街舞表現了他們對生命的無限熱愛,唱出了他們美麗的心靈之歌,博得了臺下的熱烈的掌聲,。
第二聾啞學校的韓思琦同學用她自信的聲音和嫻熟的手語向觀眾介紹節(jié)目
北京市第二聾啞學校的小朋友們笑顏滿頰
北京市第二聾啞學校的小朋友們表演的《傣族舞》
由北京理工大學娃娃劇社表演的啞劇“神醫(yī)”,,帶來了陣陣笑聲。由黑白漫畫社表演的Cosplay“新三國無雙走秀”華麗的戲服和動作更是讓現場火暴異常,。在游戲“拋繡球”“手舞足蹈”中,,現場觀眾,主持人和聾啞兒童們之間默契的配合和毫無自由的交流,,臺上臺下的共同參與,,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到愛的精神在無限的傳遞。
寫滿祝福的紙飛機
最后,,寫滿祝福的百余架紙飛機在音樂和歡呼聲中被放飛,,將整臺晚會推向了高潮。
此次公益專題晚會充分體現了“和諧”“人文”“奧運”的主題,,讓愛的暖流在每個人心底流淌,。它在聾啞人和大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相互理解的友誼的橋梁,體現了和諧社會應有的人文關懷,,繁榮了校園文化,。據悉,這場晚會在大學生中的反響也極為熱烈,,早在晚會前三天,,幾百張門票就被搶送一空,這種現象正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公益活動的積極關注和熱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