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而弗牽,,開而弗達——研究型課程教學李亞教授訪談
發(fā)布日期:2014-12-02 供稿:研究生院 攝影:李亞
編輯:研究生院 康慨 閱讀次數(shù):
編者按:今年,,我校實施推進行動研究生培養(yǎng)專項計劃,重點資助了一批優(yōu)秀課程以打造教學品牌。管理與經(jīng)濟學院公共管理系李亞教授開設的“公共政策研究專題”就是其中之一,。該課程是北京理工大學行政管理專業(yè)研究生的專業(yè)課,,共36學時,,于每年秋季學期開設,,主要講授政策研究的前沿理論方法,同時注重訓練研究生的相關能力,。經(jīng)過幾年探索,,李亞老師發(fā)展了“專題研討+角色模擬”的教學模式,在國內(nèi)公共管理領域的研究生課程中獨樹一幟,。為了更好地推進研究生教學改革,,研究生院組織了對李亞老師的專訪,聚焦該課程,特別是其教學設計思路,、教學理念,,希望能促進廣大師生對研究型課程的探索,不斷提高培養(yǎng)質(zhì)量,。
問:首先,,能否簡單介紹一下“公共政策研究專題”這門課?
李亞老師:作為研究生課程,,這門課聚焦于如何分析,、研究和制定涉及到復雜利益沖突的政策問題。這類問題在當前的中國特別明顯,,比如當前北京公交,、地鐵價格的調(diào)整,比如一系列有爭議的立法問題,。對于如何分析和解決這類問題,做出能讓各方都較容易接受的決策,,我們以前并沒有特別好的辦法,。所以,我希望通過研究為此提供一系列的理論,、方法和技術(shù),。而這門課就是圍繞相關的研究來展開的。
這個課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比較理論化,,是基于利益的政策分析方法,包括協(xié)商式政策分析等內(nèi)容,;第二部分討論如何解決政策制定中沖突,,實現(xiàn)各方的共贏,即公共沖突解決,;第三部分是一個綜合的模擬——利用角色扮演案例材料,,讓大家用兩天的時間進行模擬演練,作為前兩部分學習的應用和檢驗,。
問:您分別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公共政策方面的課程,。那么,在您看來研究生和本科生層面的課程有何不同,?
問:您認為“公共政策研究專題”這門課程有哪些特色和亮點,?
李亞老師:首先,課程具有比較強的研究性,。課程的三個部分,,每部分內(nèi)容都拆成一個個有邏輯關系的單元,這樣每一部分都有若干次課組成,。對于每一次課,,都安排了大量的閱讀文獻,既有中文的又有英文的,,既有偏理論的又有偏實踐的,。學生要在課前閱讀這些文獻。由于之前有學生反映在閱讀中抓不到重點,,所以我現(xiàn)在會在每一節(jié)課的閱讀材料后面設計七八個思考問題,,讓他們圍繞著這些問題去看文獻,這樣能形成一個線索,。上課時,,我們就針對預先提出的問題、老師提出的新問題,、同學的疑問等內(nèi)容展開研討,。同時,我也會安排同學就一些專題做小組匯報,,教師進行點評,。這就是課程的形式。
要保證課程質(zhì)量,,就需要設置適當?shù)目己朔绞?。因為學生一般都會有惰性,而課程的閱讀材料又非常多,,可能總的有兩千來頁,,壓力很大。所以,,必須保證大家真的去看,、去思考,否則課堂討論就沒有意義。我的具體做法是讓平時成績占很大的比重,。我會安排一些課堂測驗,,這些測驗用來考察學生對文獻的理解程度,把握住文獻的思想,,而不是機械的記憶,。測驗題的題目設置是很活的,沒有標準答案,。另外,,也會有一些平時作業(yè)要求學生完成。我還會把學生課堂上提問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作為考核學生很重要的標準,。通過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設置可以保證學生跟著課程走,。
最后,這個課程還非常重視批判性思考,。這也是和本科生課程有明顯差異的地方,。當然,本科生課程也需要批判性思考,,只不過由于種種現(xiàn)實制約較難做到這一點,。在研究生課程中,我讓學生閱讀文獻,、思考其中的問題,并持批判態(tài)度,,進而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我所指的批判性思考并不只是針對閱讀文獻,,也要針對老師,。我不認為自己說的都對,非常歡迎學生和我進行討論,,期待他們提出一些質(zhì)疑,。
李亞老師: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公共政策是有情景性的,如同其它社會科學一樣,,必然和特定的社會與政治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公共政策研究專題”這門課其實正是基于對中國現(xiàn)實問題的考察。
什么是現(xiàn)實的國情呢,?大家可以觀察到,,現(xiàn)在的政策制定越來越注重傾聽民意。例如,國家中長期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的出臺,、黃金周的存廢等政策制定都引入了公眾參與,,在行政立法中征求公眾意見已經(jīng)成為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然而,,參與就常常會出現(xiàn)不同的訴求,,甚至沖突的訴求。比如,,地鐵票價調(diào)整,,你有種種理由打算漲價,但很多乘客不希望漲價,;還有經(jīng)常報道的鄰避事件,,比如政府出于公共利益打算興建垃圾焚燒廠,可是選址地周邊的居民不認同,??傊谶@樣一個利益分化和公眾參與的時代,,怎么去分析,、去解決政策制定中的分歧和沖突,這正是我國面臨的緊迫而嚴峻的挑戰(zhàn),。
我的研究直接面對此挑戰(zhàn),,并試圖提供解決方法和相關的技術(shù)。我把它納入到課程中,,作為主線,。所以,學生從第一次課起,,就在面對轉(zhuǎn)型期的中國,,就在圍繞它進行閱讀、思考和討論,。通過課程訓練,,同學們會對當前的國情有深刻而獨到的認識,也會較好地掌握分析和解決我國政策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李亞老師:我覺得課程是有生命的,,它永遠在成長中,。研究型課程更是如此。而研究型課程需要與時俱進,,跟著你的研究走,。另外,,你對課程會有不同的理解,學生也會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一般來說我每年課程安排會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變化——可能是在主題的設計上,可能在閱讀材料的選取上,,可能在案例的選取上,,我會重新做一些取舍。幾年下來課程的變化就非常大了,。那么怎么做這些調(diào)整呢,?我的經(jīng)驗是結(jié)合自己研究的推進情況,把自己覺得重要的內(nèi)容補充進來,,同時把一些比較陳舊的文獻淘汰出去,。另外,有一些主題,,通過教學反饋,,我感覺不是特別好或者還可以變得更好,這時候我就會修改或者更換主題,。
問:您如何從學生那里獲得課程反饋,,進而改進教學?
李亞老師:從提升課程質(zhì)量的角度來講,,反饋是非常必要的,。我的課程前兩年是做兩次反饋:一次中期反饋,課程到一半的時候會對學生做一個匿名的問卷調(diào)查,,看學生有哪些感受和問題,;課終時我還會讓學生做一次匿名的問卷調(diào)查。當然,,現(xiàn)在課程相對比較成熟了,我把中間那次反饋取消了,。但課終的問卷我仍然覺得非常重要,。這時盡管課程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但你明年還要上這門課程,,所以需要得到一些信息,。我開設的兩門研究生課程,課終你們問卷分別有20和19個問題,。這些反饋內(nèi)容既有對課程的感受,,比如“文獻閱讀了沒有,理解了沒有”,,“覺得課程價值如何”,,也有對不同主題的調(diào)查,,比如“你覺得收獲最大的是哪個部分”,“覺得收獲不那么大的是哪個部分”,,“對教學的某個環(huán)節(jié)如何評價”,,等等。對這些反饋我會做整理,,每次都能從中收獲很多,。我會吸收那些合理的、有價值的建議,。
另外,,除了匿名問卷,我還鼓勵學生給我一個實名的反饋,,當然這個是完全自愿的,。對課程有任何建議都可以發(fā)給我。我知道,,學生對老師一般都比較客氣,,所以我不希望這樣的反饋變成學生對老師一種吹捧,說課程如何如何好之類,。所以,,我會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講,建議和批評的部分至少占2/3的篇幅,,你可以在前面肯定這門課程,,說有什么收獲,但要控制在1/3以內(nèi),。收到建議后,,我會給學生一個反饋,表示感謝,。如果我真的覺得建議內(nèi)容有很值得吸取的部分,,我會馬上告訴他/她。等新大綱出來以后,,我就會把新大綱發(fā)給學生,,告訴他/她新大綱已經(jīng)變了。學生看到以后就會很高興,,覺得老師并不是做個樣子,。如果我覺得這個地方我有我的道理,我就會和他/她解釋,。我得到了來自學生的許多寶貴意見,,比如他們會說,這個專題可以兩次課合為一個,,某專題可以擴充一下,,這個文獻不是特別經(jīng)典,、深度不夠,等等,。我覺得有一半以上的改進都是來自于學生反饋,。
問:在課程現(xiàn)有基礎上,下一步您還會做哪些教學方面的改進,?
李亞老師:修訂課程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如果我覺得現(xiàn)在有地方還需要修正,我現(xiàn)在就會立即去修正,。明年我會有什么想法,,會有什么新的研究體會,又有什么新的研究進展,,這個無法預測,,只能以后再說。但我預計我每年會更新三分之一的內(nèi)容,。這個變動基本是必然的,,教師本身也需要一種新鮮感,年復一年地重復同樣的課程自己也會無聊,。
除此之外,,我挺想對角色模擬的方式做一個改革。因為現(xiàn)在的模擬更集中在公共沖突解決方面,,并且是基于國外的案例,。我以后可能會把這個模擬變成一種“利益博弈政策實驗”,這是我自己的一種原創(chuàng)研究,。這屬于傷筋動骨的一個大調(diào)整,,所以我需要等準備工作很成熟以后才會實施。
李亞老師:這點我是受到了Rosemary(Rosemary O'Leary,美國著名的公共管理和沖突解決研究者——編者注)的啟發(fā),。我聽過她的一門課,。課上她也使用了類似的教學技術(shù),選用的案例材料也和這門課程相同,。哈佛那邊也在使用這個案例,。當然,我們的課程非常不同,,案例使用方式有較大差異,。我認為這樣的案例模擬可以和課程教學很好地對接到一起。那為什么選擇這個案例呢,?主要是因為我們每屆都有十個學生,,正好對應案例中的十方角色。另外,,這個案例比較復雜,,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經(jīng)過多次使用后,,我覺得效果很好,。案例材料是全英文的,我覺得這對研究生學生而言也是有益而又適當?shù)奶魬?zhàn),。
問:那您怎樣保證學生能高質(zhì)量地完成角色模擬,?有沒有采取一些特別的手段?
李亞老師:我的確采用了一些方法,。角色模擬是這門課的一個特色,,而且角色模擬是課程的第三部分,可以說是前兩部分的一個綜合檢驗,,也是一個課程的實踐,。它前后持續(xù)兩天的時間,工作量也很大,。對于這么一個模擬,,怎么去保證它的質(zhì)量,的確很重要,。而且角色模擬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質(zhì)量是相互依賴的,,如果一個學生準備不好,沒有很好的投入,,整個模擬的效果都會受到影響,。
我采取了幾個措施來保證角色模擬的質(zhì)量,。首先會盡早地把材料布置下去。比如說,,通用的背景材料,,我會在十天或者更早的時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去看,。因為是英文材料,,有數(shù)十頁,讓大家去閱讀,、去理解,,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而且不是光看懂就完,,不是將來做幾個選擇題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特別透徹地理解,需要對每個細節(jié)都把握得很好才行,。所以就要讓大家提早去準備,。
接著,在課上我們有一個答疑,,我現(xiàn)在也在安排一些高年級的學生進行答疑,,如果你有什么問題可以去找學長去請教。然后,,等大家對角色比較了解之后,,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興趣去選擇角色,每個人報三個想扮演的角色,,我會根據(jù)他們的意愿做一些調(diào)配,,盡可能讓大家能夠選到自己感興趣的角色,因為興趣是根本,。
除了背景材料外,,學生還會有各自的角色材料。但角色材料就是各自看各自的了,,學生之間不能相互交流,。這個時候我通過兩個辦法來保證“看”的質(zhì)量:首先,是繼續(xù)有高年級的同學來答疑,。另外,,我也會安排一個模擬前的作業(yè)。這個作業(yè)大概有17道題要學生回答,,全部答完需要寫四到五頁紙的答案,。這能讓學生對所有的細節(jié)問題都有思考。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重新去梳理,、把握角色模擬材料的過程。這個作業(yè)既是對他們的一種督促,,也是一個檢驗,,我會讓大家在模擬之前把作業(yè)交上來。如果對材料的理解有明顯的問題,,我會單獨地和他/她去溝通,,保證學生有一個正確的理解。
問:那么在模擬之后呢,?學生會對模擬過程進行反思嗎,?
李亞老師:我要求學生在模擬以后再完成一個作業(yè)。模擬前后的作業(yè)問題不同,,但工作量差不多,,也是十來個問題,四到五頁紙的答案,。問題換成了對模擬過程的一些體會和再思考,,還包括一些對模擬過程的建議。如果不是全心地投入,,沒有真正地去融入這個過程,,這些問題也很難回答得很好。而且這些模擬前后的作業(yè),,還有模擬中的表現(xiàn),,全部計入課程的成績,大概占40%,。所有這些作業(yè),、答疑的布置能最大限度地督促學生去準備和投入到模擬當中。從這幾年的經(jīng)驗來看,,學生的投入情況相當好,。學生本身也希望有挑戰(zhàn),這個案例本身也很有意思,。
問:既然這個角色模擬是在互動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會相互影響,這個過程里還會有一些不確定性存在,。那么,,您會在模擬現(xiàn)場給學生一些指導或者干預嗎?您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
李亞老師:這點問得非常好,,老師對這個“度”的把握還是挺需要火候的。這個模擬是一個半結(jié)構(gòu)化的談判過程,我把它分成了八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我會給一個大概的參考時間,,參考時間和該階段的工作量是相匹配的。這樣學生對談判就能有一個大致的控制,。
另外,,在具體的模擬中,我們設有主持人,,主持人由學生輪流擔任,。主持人怎么去主持、怎么去控制進度,,我們預先也有技巧的培訓,,而且實踐證明學生做的也不錯。當然,,有時主持人在有些地方的把握也會不夠好,,或者談判進度和預期偏離了很多。這個時候,,我就會作為一個局外的專家去點評,。這個干預原則上是最低限度的,也許我就是說幾句話,,說這個地方需要注意,。有時,我也會在現(xiàn)場悄悄提示某個學生,,比如告訴他:“你們這地方可能跑題了,,需要往回收一收。”這樣的干預,,兩天里也就兩三次吧,,而且你一點,學生也就明白了,。
李亞老師:通過課后的反饋、模擬后的作業(yè)以及學生的匿名問卷,,我覺得大家的收獲都挺大,。從匿名問卷上看,有的是“極其滿意”,,有的是“比較滿意”,,基本上是這兩個檔次,感覺“一般”的幾乎沒有發(fā)生過,。而且從學生模擬的狀態(tài)中,,也能看到這一點,。大家能夠廢寢忘食地去談,真正進入了各自的角色,,模擬結(jié)束以后還在品味它,。在最后的總結(jié)和討論中,大家的發(fā)言非常踴躍,。從這個方面,,你能清晰地感覺到,學生們是真正投入進去了,,他們的收獲是實實在在的。你問模擬中有沒有什么問題,?確實會有,。但我覺得大部分問題學生自己都能發(fā)現(xiàn)。我們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是一個自由討論,。我會問“你們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如果下次再做你們會有怎樣的改變,?你覺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你覺得自己有什么不足?” 90%的問題學生自己就能說到,,剩下的老師再點一下即可,。當然,唯一的遺憾是在收獲最大的時候課程結(jié)束了,,但課程總要有結(jié)束的時候,。
李亞老師:從我個人來講,,之所以給學生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感覺到學生真的需要在研究生階段進行一定的訓練。到了研究生階段剛?cè)雽W的時候,,特別是研究生一年級,,考慮到我們學校是兩年半學制,這相對是一個平靜期,。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進行訓練的有利條件,,這時的學生應該承受適度的壓力。
問:那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會認同這種高強度的訓練嗎,?
李亞老師:他們是認同的。作為學生,他們的需求是什么,?你直接去問學生,,他們可能說想要輕松一點兒的課程。但是如果真正地去了解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自己其實不想再過一個“大五,、大六”式的生活。課雖然很輕松,,當時覺得很好,,但同時也挺“水”。這些學生需要“當頭棒喝”來提升他們,。所以,,當你在給學生加大壓力的時候,他們一開始會覺得很不適應,,但往往只需要一周時間,,學生馬上就進入這個狀態(tài)了,他們會很快地適應這個節(jié)奏,,他們自己也會覺得很欣喜,。這才是在把握學生的真正需求,我也覺得這種學習的壓力才是符合學生真正的內(nèi)心期待的,。課終時的反饋證實了這一點,。和畢業(yè)的學生溝通,他們對這兩門課的記憶也是極為深刻的,。
問:您的課程目標之一是“訓練研究生的相關能力”,,您認為課程究竟能給學生帶來哪些幫助?
李亞老師:就課程本身,,學生當然需要去學習這些專題,,了解一些理論、方法,,并最終有一個綜合的運用,,這是課程最基礎的東西。除此之外,,我希望這個課程能把學生在今后發(fā)展中急需的一些能力給補上,。有哪些呢?比如,,批判性思考,,這個我特別強調(diào)。因為學生可能以前已經(jīng)被灌輸了二十年,、十幾年,,很多時候他們把書本里內(nèi)容當作不容置疑的,,有意無意地去記。這樣的思維模式你要去打破它,。通過批判性思考,,引導大家去看文獻、質(zhì)疑文獻,,一些問題去討論,,能夠讓學生重新去判斷它。當然,,這不是一門課就能做到的,,但我感覺通過一門課的學習學生能有一個新的面貌。
另外,,這門課程對學生來說也是個應對高強度工作的機會,。我們安排了這么多的文獻,學生壓力很大,,特別是開始大家都會覺得有點不太適應,因為這跟以前的課程的確不一樣,。那么,,任務重,時間少,,你就必然考慮怎么去優(yōu)化,,怎么去改進你的工作。閱讀文獻,,你要快速地閱讀,,并且你要掌握要點。過去大家可能沒閱讀過這么多文獻,,以前一本書可能也要看一個月,,現(xiàn)在一本書要求幾天內(nèi)看完,而且文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還要做相應的作業(yè),。另外,很多文獻都是英文的,。不少學生過去可能不是很習慣閱讀英文文獻,,這對他們而言也是一個鍛煉。
另外還包括表達溝通的能力,。這一點在角色模擬中體現(xiàn)得很明顯了,。在模擬之前我會專門安排相關的訓練;平時在課堂上,、小組報告上我也會做一些有關的點評,,讓學生更加大方,、準確、清晰地表達,。通過這方面的訓練你也的確能看到有一些變化:有些學生平時不太說話,,但是通過課程的一些點撥、鼓勵和建議,,你能看到他們有很明顯的提升,。
除此之外,還有像沖突解決,、主持討論等方面的能力訓練,。這個不光在政策制定中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很多學生在最后的總結(jié)中都說到這一點,,這是終生能受益的。我也希望大家在課堂中表現(xiàn)出職業(yè)的標準來,,不要總覺得自己是個學生,,能對付過去就過去了。干什么都要做得有模有樣,。你做模擬就要真正進入這個角色,,表現(xiàn)得像一個真正的談判者;你做作業(yè)也應該做得非常規(guī)整,,引用文獻要按學術(shù)規(guī)范來做,,等等。我希望在這門課程中對學生的能力做一個全面培養(yǎng),。
當然,,就像我之前說的很難光靠一門課程培養(yǎng)學生,但我覺得至少要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然后給學生一些關鍵的點評和提示,,這對他們的發(fā)展是很有好處的。
李亞老師:我們課程中有小組報告環(huán)節(jié)。小組工作的能力也特別的關鍵,,這點我特別強調(diào),。許多文科學生一聽到小組報告都認為自己很有經(jīng)驗了,但我覺得很多時候這些經(jīng)驗都只是一種表象,,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在一個小組里工作,,沒有用心體會如何通過集體努力來解決小組中的分歧,也很少考慮你的聽眾希望聽到什么,,怎么給他們以啟迪,,怎么把報告做得有深度,,如何才能表現(xiàn)得更專業(yè),PPT要怎樣才能做得很漂亮,,等等,。這些其實都是需要訓練的。所以在一開始我就會告訴大家你們要訓練這個能力,,而且每一組做完之后我會點評他們的表現(xiàn),。這樣后面的會有明顯改進,你會發(fā)現(xiàn)前面出現(xiàn)的問題后面的小組就會注意了,,這就是一種提升,。
過去,小組工作時大家很習慣于把任務一分,,你分一塊,,我分一塊;你看前幾篇文獻,,他看中間的文獻,,她看后面的文獻。這就是大家所習慣的工作方式,。而我的方式是隨機指定匯報順序,,這樣就使學生必須一起來設計整個報告,然后再分工,,而且做好報告所有部分的準備,。這樣,,就能明顯看到他們成為了一個團隊,。關于團隊的成員,我不讓學生自己去選,,而是隨機確定,,這樣話就要和不同的人合作,也許這個同學你平時很少打交道,,但你們?nèi)匀灰黄鸸ぷ?,這才是真正的小組工作能力。
問:站在老師的角度,,您覺得學生有什么地方是需要再加強的,?
李亞老師:我們學校的學生,素質(zhì)總的不錯,,課程表現(xiàn)我也很滿意,。但如果以更高的標準要求,可以看到兩點不足,。一個是視野不足,。視野首先體現(xiàn)在學科的視野不夠,,看得書少。還有就是國際視野明顯不足,。雖然我們處于大都市,,所謂的國際大都市,但其實都只關注自己眼前的事,。我們經(jīng)常有國際學生,,我們課堂上也有,雖然不多,,但感覺學生很少有意識去和他們多交流,。而且在討論公共政策問題時候,有時涉及國際層面,,學生的理解也是很有局限性的,。
另一個不足是學生太習慣于低標準要求自己。就我的課程而言,,我注意把學生各方面的標準都提升起來,。但很多學生總有惰性,有時你發(fā)現(xiàn)他/她這門課程真的表現(xiàn)很好,,有很大進步,,但等過了一年,上完課后你又會發(fā)現(xiàn)他/她又是松松垮垮的,,做事情拖拖拉拉,,寫東西很不職業(yè)、很不規(guī)范,,表達能力又似乎回到原來的起點,。這說明培養(yǎng)是需要很多課程同時來訓練的。學生自己也要始終保持一個高的標準,,否則沒人能整天去督促他們,。
問:研究型教學適合哪些課程?
李亞老師:每個老師有自己的教學方式,,這點很重要,。我需要強調(diào):我所說的這些是基于我個人經(jīng)驗的。我自己也并不是一個很資深的老師,,上的課也很有限,。研究生課程我上過三門。原來有一門“定量分析方法”課,,學生人數(shù)多一點,,大概四五十人。現(xiàn)在這兩門課(“公共政策研究專題”,、“電子政務和現(xiàn)代政府管理”)都是十人左右,,很小的課堂,,很專業(yè)的內(nèi)容。這種研究型課程,,未必能適合所有場合,、所有課程。所以我的經(jīng)驗是基于文科類,、專業(yè)性的課程,,并不是那種大型的專業(yè)基礎課。我的這種教學方法有它的適用性,,未必能將它作為一種普遍的模式,。所以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這也可以理解,。
問:您認為,,要講授好一門研究型課程,老師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
李亞老師:前面講過研究型課程既有前沿性又有個性,,所以要開設研究型課程,首先教師要很自信,,你只有對自己的研究有自信才能放到課程中來,,如果總跟隨別人就很難做到這一點,所以這是前提,。老師要做比較前沿的研究,,當然前沿不前沿也是相對的,,但至少你要有一個持續(xù)關注的主題,。比如由于精力有限,,我對電子政務并沒有展開做太多的研究,但是我對這個領域一直很關注,。因為一直很關注,,一直很有興趣,,就能形成相關的主題,。另外你的關注和興趣要有一定的寬度。如果只做很小的一個點,,就可能很難形成一門課,。所以研究既要有一定的前沿性,也要有一定的寬度,。
另外課上老師的駕馭能力是很關鍵的,。我們在討論問題的時候,雖然有既定的主題,,但實際的討論很難按既定的劇本來開展,,而且形式千變?nèi)f化,,學生也會提出各種各樣刁鉆的問題,甚至有些問題你一下子回答不出來,,有時候還會出現(xiàn)大家討論得很熱烈但是走偏了的情況,,這都有可能,所以這個時候,,老師還需要很好的駕馭能力,。
最后一點,我覺得老師需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我剛剛講學生要批判性思考,,這個批判,不但會落到書本上,,落到文獻上,,也會落到你身上。我希望學生能夠去挑戰(zhàn),,去質(zhì)疑,,去批判,哪怕學生說的不對的,,我也會去包容,,所以老師也要適應,能夠接受挑戰(zhàn),,我覺得這可能是老師需要做好的準備,。
問:您平時會花多少時間來備課?又如何做好時間上的規(guī)劃,?
李亞老師:這次課程剛結(jié)束時,,我就已經(jīng)開始為明年的下一次課做準備了。比如說今年是2014年秋天的課,,我什么時候開始準備呢,?我其實在去年課結(jié)束的時候就開始了。那個時候,,我會根據(jù)學生的反饋趁熱打鐵修訂課程大綱,。因為那個時候剛剛上完課,我會有一個清晰的感受,,拿到學生的匿名問卷和建議,,我就想哪些有道理,哪些沒有,。另外我還有一些自己的感受,,會覺得這個地方需要改一改,那個地方還要再加一加。一般我會用一天的時間,,好好研究一下,,趁熱打鐵把大綱更新好,等第二年的開學之初就已經(jīng)有很好的基礎了,。當然,,新學期我也會再花時間做些調(diào)整。所以其實我的時間主要花在大綱的重新修訂上,,真正等到每次的課前準備,,花的時間并不太多,我只要看看那些思考問題就好了,。所有這些都在腦子里,,因為一直在做相關研究,所以并不需要再準備更多,。
問:您如何看待教學和科研之間的關系,?
李亞老師:研究型課程對老師本身是很有益的,因為它和研究可以結(jié)合在一起,,教研相長,。我比較幸運,上的兩門研究生課程都和我的研究,、興趣比較接近,。特別是“公共政策研究專題”,里面所有的主題都和我的研究密切相關,。我最近的研究就集中于這兩塊——協(xié)商式政策分析和公共沖突解決,。所以這個時候科研和教學本身就是一體的,并沒有把課程當作一種負擔,。
問:您在時間分配上是如何平衡教學和科研的,?
李亞老師:時間是有限的,教學和科研確實存在時間分配上的沖突,。比如這段時間,,課程教學就會把時間打得很碎,很難做整塊的研究,。那么在這段時間里我就會做些瑣碎的事情,,比如說看書什么的。等課程結(jié)束后,,我再做真正的研究,。我相信所有的老師都有一個每年的時間周期,,如答辯期,、上課期等,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周期來合理地安排工作。
問:那您在課程教學方面投入的動力是什么,?
李亞老師:原因其實很簡單,,我覺得我們專業(yè)在學校乃至在全國都不是一個非常有優(yōu)勢的專業(yè),雖然比下有余但比上遠遠不足,。我們的研究生不多,,每屆十人,最開始我對學生也是“順勢而為”,,后來覺得這樣太對不起學生,。學生來到學校,來到不是特別有優(yōu)勢的專業(yè),,上兩年也沒啥收獲,,這對學生來講不公平。那我們能做什么呢,?我們可以帶好自己的學生,,力爭自己的兩門課能讓學生覺得有所值、有收獲,,將來有所回憶,。
問:按照您的理解,,對學校而言,,抓好課程教學的意義在哪?
李亞老師:從學校角度來講,,現(xiàn)在研究生教育的競爭挑戰(zhàn)是極其嚴峻的,。
第一,新一代學生的教育機會越來越多,。你可以問問周邊老師,、親朋好友對孩子將來教育的打算,好多都說要出國讀書,,這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國內(nèi)的學校,,不要說一般的學校,,就是很好的學校將來都可能被排在次要的位置。
第二,,最近國內(nèi)的好學校都在推出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包括北大,、清華,、交大,、復旦、人大都在做,,比我們學校好的都在改革,,而且改革力度非常大,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
還有,,現(xiàn)在研究生的招生錄取制度有變化。比如保研,,以前學生只能保內(nèi)或者保外,,選擇的面小,現(xiàn)在則有三個選擇權(quán),,以后會更多,。很明顯,將來會逐漸形成學生挑選學校的格局,。我非常樂意看到這樣的改變,,同時這也帶來了挑戰(zhàn)。
說得更大一點,,現(xiàn)在人口結(jié)構(gòu)的變化,,九五、九六年出生的孩子比十年前少幾乎一半,,少一千萬,。這幾年大學招生就變得困難,研究生生源面臨縮減,。這是結(jié)構(gòu)性的趨勢,。對于某些學校來講,將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對于某些專業(yè)來講,,也將面臨非常嚴峻的局面。也許這在兩三年后就會顯現(xiàn)出來,,現(xiàn)在臺灣發(fā)生的問題,,過兩年可能就會在大陸、在我們學校,、我們專業(yè)發(fā)生,。
再加上慕課的挑戰(zhàn)以及學科評估方式的改變。按新的評估方式,,每六年一個周期,,前五年是學校自評,自評報告要上網(wǎng)公開,,第六年教育部抽查評估,。所以你的底細將來全部在網(wǎng)上,,集中一個學院的師資去參加一個學科的評估,以后不可能再出現(xiàn),。海潮退卻,,就會發(fā)現(xiàn)不少學科是“裸泳”了,。
將來學生的選擇,,可能更多地會看你的口碑。就像今天你出去吃飯一樣,,很多人先去大眾點評網(wǎng)看看餐館的評價,;去旅游,我們會去看目的地的攻略或旅友的記錄,;去網(wǎng)上購物,,至少我的習慣是先瀏覽商品的評價,很多人也一樣,。課程體系的質(zhì)量未來必然是口碑的核心內(nèi)容,。所以,作為學校,、院系,、專業(yè)來講,研究生教育應全面提升教學水平,,讓學生真正的讀有所值,、有收獲,這是必然的?,F(xiàn)在不主動做,,將來就要被動做。我很高興看到學校已經(jīng)在這方面的做出努力,。
備注:何鑒孜,、尹旭、蘇學穎,、宋宇協(xié)助整理了錄音材料,,課堂照片攝影:李亞,編審:陳旵明,,指導:韓伯棠,,羅愛芹,劉明奇,,王兆華
一門聚焦政策制定與沖突解決的前沿課程
問:首先,,能否簡單介紹一下“公共政策研究專題”這門課?
李亞老師:作為研究生課程,,這門課聚焦于如何分析,、研究和制定涉及到復雜利益沖突的政策問題。這類問題在當前的中國特別明顯,,比如當前北京公交,、地鐵價格的調(diào)整,比如一系列有爭議的立法問題,。對于如何分析和解決這類問題,做出能讓各方都較容易接受的決策,,我們以前并沒有特別好的辦法,。所以,我希望通過研究為此提供一系列的理論,、方法和技術(shù),。而這門課就是圍繞相關的研究來展開的。
這個課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比較理論化,,是基于利益的政策分析方法,包括協(xié)商式政策分析等內(nèi)容,;第二部分討論如何解決政策制定中沖突,,實現(xiàn)各方的共贏,即公共沖突解決,;第三部分是一個綜合的模擬——利用角色扮演案例材料,,讓大家用兩天的時間進行模擬演練,作為前兩部分學習的應用和檢驗,。
問:您分別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公共政策方面的課程,。那么,在您看來研究生和本科生層面的課程有何不同,?
李亞老師:本科生課程相對更強調(diào)基礎性,,課程的知識體系是既定的,一般會有一本教材,,教學也以教材為主,,其他參考資料為輔。所以,同樣一門課,,不同學校之間的差異并不會太大,。而研究生課程則更具有前沿性。所謂“前沿性”是指課程由一系列前沿的主題構(gòu)成,。這些前沿主題的設置往往和任課老師的研究是相關的,,所以個性化的因素會多一些,不同學校的研究生課程也會很不一樣,。
問:您認為“公共政策研究專題”這門課程有哪些特色和亮點,?
李亞老師:首先,課程具有比較強的研究性,。課程的三個部分,,每部分內(nèi)容都拆成一個個有邏輯關系的單元,這樣每一部分都有若干次課組成,。對于每一次課,,都安排了大量的閱讀文獻,既有中文的又有英文的,,既有偏理論的又有偏實踐的,。學生要在課前閱讀這些文獻。由于之前有學生反映在閱讀中抓不到重點,,所以我現(xiàn)在會在每一節(jié)課的閱讀材料后面設計七八個思考問題,,讓他們圍繞著這些問題去看文獻,這樣能形成一個線索,。上課時,,我們就針對預先提出的問題、老師提出的新問題,、同學的疑問等內(nèi)容展開研討,。同時,我也會安排同學就一些專題做小組匯報,,教師進行點評,。這就是課程的形式。
要保證課程質(zhì)量,,就需要設置適當?shù)目己朔绞?。因為學生一般都會有惰性,而課程的閱讀材料又非常多,,可能總的有兩千來頁,,壓力很大。所以,,必須保證大家真的去看,、去思考,否則課堂討論就沒有意義。我的具體做法是讓平時成績占很大的比重,。我會安排一些課堂測驗,,這些測驗用來考察學生對文獻的理解程度,把握住文獻的思想,,而不是機械的記憶,。測驗題的題目設置是很活的,沒有標準答案,。另外,,也會有一些平時作業(yè)要求學生完成。我還會把學生課堂上提問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作為考核學生很重要的標準,。通過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設置可以保證學生跟著課程走,。
最后,這個課程還非常重視批判性思考,。這也是和本科生課程有明顯差異的地方,。當然,本科生課程也需要批判性思考,,只不過由于種種現(xiàn)實制約較難做到這一點,。在研究生課程中,我讓學生閱讀文獻,、思考其中的問題,并持批判態(tài)度,,進而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我所指的批判性思考并不只是針對閱讀文獻,,也要針對老師,。我不認為自己說的都對,非常歡迎學生和我進行討論,,期待他們提出一些質(zhì)疑,。
問:在課程教學中,您是如何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當前的國情,?
李亞老師: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公共政策是有情景性的,如同其它社會科學一樣,,必然和特定的社會與政治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公共政策研究專題”這門課其實正是基于對中國現(xiàn)實問題的考察。
什么是現(xiàn)實的國情呢,?大家可以觀察到,,現(xiàn)在的政策制定越來越注重傾聽民意。例如,國家中長期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的出臺,、黃金周的存廢等政策制定都引入了公眾參與,,在行政立法中征求公眾意見已經(jīng)成為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然而,,參與就常常會出現(xiàn)不同的訴求,,甚至沖突的訴求。比如,,地鐵票價調(diào)整,,你有種種理由打算漲價,但很多乘客不希望漲價,;還有經(jīng)常報道的鄰避事件,,比如政府出于公共利益打算興建垃圾焚燒廠,可是選址地周邊的居民不認同,??傊谶@樣一個利益分化和公眾參與的時代,,怎么去分析,、去解決政策制定中的分歧和沖突,這正是我國面臨的緊迫而嚴峻的挑戰(zhàn),。
我的研究直接面對此挑戰(zhàn),,并試圖提供解決方法和相關的技術(shù)。我把它納入到課程中,,作為主線,。所以,學生從第一次課起,,就在面對轉(zhuǎn)型期的中國,,就在圍繞它進行閱讀、思考和討論,。通過課程訓練,,同學們會對當前的國情有深刻而獨到的認識,也會較好地掌握分析和解決我國政策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課程是有生命的,,它永遠在成長中”
問:您是如何完善和改進課程教學的?
李亞老師:我覺得課程是有生命的,,它永遠在成長中,。研究型課程更是如此。而研究型課程需要與時俱進,,跟著你的研究走,。另外,,你對課程會有不同的理解,學生也會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一般來說我每年課程安排會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變化——可能是在主題的設計上,可能在閱讀材料的選取上,,可能在案例的選取上,,我會重新做一些取舍。幾年下來課程的變化就非常大了,。那么怎么做這些調(diào)整呢,?我的經(jīng)驗是結(jié)合自己研究的推進情況,把自己覺得重要的內(nèi)容補充進來,,同時把一些比較陳舊的文獻淘汰出去,。另外,有一些主題,,通過教學反饋,,我感覺不是特別好或者還可以變得更好,這時候我就會修改或者更換主題,。
問:您如何從學生那里獲得課程反饋,,進而改進教學?
李亞老師:從提升課程質(zhì)量的角度來講,,反饋是非常必要的,。我的課程前兩年是做兩次反饋:一次中期反饋,課程到一半的時候會對學生做一個匿名的問卷調(diào)查,,看學生有哪些感受和問題,;課終時我還會讓學生做一次匿名的問卷調(diào)查。當然,,現(xiàn)在課程相對比較成熟了,我把中間那次反饋取消了,。但課終的問卷我仍然覺得非常重要,。這時盡管課程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但你明年還要上這門課程,,所以需要得到一些信息,。我開設的兩門研究生課程,課終你們問卷分別有20和19個問題,。這些反饋內(nèi)容既有對課程的感受,,比如“文獻閱讀了沒有,理解了沒有”,,“覺得課程價值如何”,,也有對不同主題的調(diào)查,,比如“你覺得收獲最大的是哪個部分”,“覺得收獲不那么大的是哪個部分”,,“對教學的某個環(huán)節(jié)如何評價”,,等等。對這些反饋我會做整理,,每次都能從中收獲很多,。我會吸收那些合理的、有價值的建議,。
另外,,除了匿名問卷,我還鼓勵學生給我一個實名的反饋,,當然這個是完全自愿的,。對課程有任何建議都可以發(fā)給我。我知道,,學生對老師一般都比較客氣,,所以我不希望這樣的反饋變成學生對老師一種吹捧,說課程如何如何好之類,。所以,,我會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講,建議和批評的部分至少占2/3的篇幅,,你可以在前面肯定這門課程,,說有什么收獲,但要控制在1/3以內(nèi),。收到建議后,,我會給學生一個反饋,表示感謝,。如果我真的覺得建議內(nèi)容有很值得吸取的部分,,我會馬上告訴他/她。等新大綱出來以后,,我就會把新大綱發(fā)給學生,,告訴他/她新大綱已經(jīng)變了。學生看到以后就會很高興,,覺得老師并不是做個樣子,。如果我覺得這個地方我有我的道理,我就會和他/她解釋,。我得到了來自學生的許多寶貴意見,,比如他們會說,這個專題可以兩次課合為一個,,某專題可以擴充一下,,這個文獻不是特別經(jīng)典,、深度不夠,等等,。我覺得有一半以上的改進都是來自于學生反饋,。
問:在課程現(xiàn)有基礎上,下一步您還會做哪些教學方面的改進,?
李亞老師:修訂課程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如果我覺得現(xiàn)在有地方還需要修正,我現(xiàn)在就會立即去修正,。明年我會有什么想法,,會有什么新的研究體會,又有什么新的研究進展,,這個無法預測,,只能以后再說。但我預計我每年會更新三分之一的內(nèi)容,。這個變動基本是必然的,,教師本身也需要一種新鮮感,年復一年地重復同樣的課程自己也會無聊,。
除此之外,,我挺想對角色模擬的方式做一個改革。因為現(xiàn)在的模擬更集中在公共沖突解決方面,,并且是基于國外的案例,。我以后可能會把這個模擬變成一種“利益博弈政策實驗”,這是我自己的一種原創(chuàng)研究,。這屬于傷筋動骨的一個大調(diào)整,,所以我需要等準備工作很成熟以后才會實施。
沉浸式的角色模擬式教學
問:我們注意到,,您在課程的角色模擬中使用了一個全英文的案例,。這是一個涉及兩國之間水資源沖突的談判,有十個不同的談判方參與,,包括了州長,、農(nóng)業(yè)部門、環(huán)保機構(gòu),、化工企業(yè)等角色。他們需要通過一次峰會來解決兩國之間關于環(huán)境污染,、經(jīng)濟發(fā)展,、貧富差距等一系列的相關問題。案例材料既有背景材料,,又有各個角色的材料,。而模擬者需要扮演好相應的角色,,并最終在談判中實現(xiàn)各自的目標,可以說難度很大,。您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一個案例,?
李亞老師:這點我是受到了Rosemary(Rosemary O'Leary,美國著名的公共管理和沖突解決研究者——編者注)的啟發(fā),。我聽過她的一門課,。課上她也使用了類似的教學技術(shù),選用的案例材料也和這門課程相同,。哈佛那邊也在使用這個案例,。當然,我們的課程非常不同,,案例使用方式有較大差異,。我認為這樣的案例模擬可以和課程教學很好地對接到一起。那為什么選擇這個案例呢,?主要是因為我們每屆都有十個學生,,正好對應案例中的十方角色。另外,,這個案例比較復雜,,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經(jīng)過多次使用后,,我覺得效果很好,。案例材料是全英文的,我覺得這對研究生學生而言也是有益而又適當?shù)奶魬?zhàn),。
問:那您怎樣保證學生能高質(zhì)量地完成角色模擬,?有沒有采取一些特別的手段?
李亞老師:我的確采用了一些方法,。角色模擬是這門課的一個特色,,而且角色模擬是課程的第三部分,可以說是前兩部分的一個綜合檢驗,,也是一個課程的實踐,。它前后持續(xù)兩天的時間,工作量也很大,。對于這么一個模擬,,怎么去保證它的質(zhì)量,的確很重要,。而且角色模擬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質(zhì)量是相互依賴的,,如果一個學生準備不好,沒有很好的投入,,整個模擬的效果都會受到影響,。
我采取了幾個措施來保證角色模擬的質(zhì)量,。首先會盡早地把材料布置下去。比如說,,通用的背景材料,,我會在十天或者更早的時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去看,。因為是英文材料,,有數(shù)十頁,讓大家去閱讀,、去理解,,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而且不是光看懂就完,,不是將來做幾個選擇題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特別透徹地理解,需要對每個細節(jié)都把握得很好才行,。所以就要讓大家提早去準備,。
接著,在課上我們有一個答疑,,我現(xiàn)在也在安排一些高年級的學生進行答疑,,如果你有什么問題可以去找學長去請教。然后,,等大家對角色比較了解之后,,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興趣去選擇角色,每個人報三個想扮演的角色,,我會根據(jù)他們的意愿做一些調(diào)配,,盡可能讓大家能夠選到自己感興趣的角色,因為興趣是根本,。
除了背景材料外,,學生還會有各自的角色材料。但角色材料就是各自看各自的了,,學生之間不能相互交流,。這個時候我通過兩個辦法來保證“看”的質(zhì)量:首先,是繼續(xù)有高年級的同學來答疑,。另外,,我也會安排一個模擬前的作業(yè)。這個作業(yè)大概有17道題要學生回答,,全部答完需要寫四到五頁紙的答案,。這能讓學生對所有的細節(jié)問題都有思考。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重新去梳理,、把握角色模擬材料的過程。這個作業(yè)既是對他們的一種督促,,也是一個檢驗,,我會讓大家在模擬之前把作業(yè)交上來。如果對材料的理解有明顯的問題,,我會單獨地和他/她去溝通,,保證學生有一個正確的理解。
問:那么在模擬之后呢,?學生會對模擬過程進行反思嗎,?
李亞老師:我要求學生在模擬以后再完成一個作業(yè)。模擬前后的作業(yè)問題不同,,但工作量差不多,,也是十來個問題,四到五頁紙的答案,。問題換成了對模擬過程的一些體會和再思考,,還包括一些對模擬過程的建議。如果不是全心地投入,,沒有真正地去融入這個過程,,這些問題也很難回答得很好。而且這些模擬前后的作業(yè),,還有模擬中的表現(xiàn),,全部計入課程的成績,大概占40%,。所有這些作業(yè),、答疑的布置能最大限度地督促學生去準備和投入到模擬當中。從這幾年的經(jīng)驗來看,,學生的投入情況相當好,。學生本身也希望有挑戰(zhàn),這個案例本身也很有意思,。
問:既然這個角色模擬是在互動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會相互影響,這個過程里還會有一些不確定性存在,。那么,,您會在模擬現(xiàn)場給學生一些指導或者干預嗎?您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
李亞老師:這點問得非常好,,老師對這個“度”的把握還是挺需要火候的。這個模擬是一個半結(jié)構(gòu)化的談判過程,我把它分成了八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我會給一個大概的參考時間,,參考時間和該階段的工作量是相匹配的。這樣學生對談判就能有一個大致的控制,。
另外,,在具體的模擬中,我們設有主持人,,主持人由學生輪流擔任,。主持人怎么去主持、怎么去控制進度,,我們預先也有技巧的培訓,,而且實踐證明學生做的也不錯。當然,,有時主持人在有些地方的把握也會不夠好,,或者談判進度和預期偏離了很多。這個時候,,我就會作為一個局外的專家去點評,。這個干預原則上是最低限度的,也許我就是說幾句話,,說這個地方需要注意,。有時,我也會在現(xiàn)場悄悄提示某個學生,,比如告訴他:“你們這地方可能跑題了,,需要往回收一收。”這樣的干預,,兩天里也就兩三次吧,,而且你一點,學生也就明白了,。
問:學生對于這樣的角色模擬評價如何,?
李亞老師:通過課后的反饋、模擬后的作業(yè)以及學生的匿名問卷,,我覺得大家的收獲都挺大,。從匿名問卷上看,有的是“極其滿意”,,有的是“比較滿意”,,基本上是這兩個檔次,感覺“一般”的幾乎沒有發(fā)生過,。而且從學生模擬的狀態(tài)中,,也能看到這一點,。大家能夠廢寢忘食地去談,真正進入了各自的角色,,模擬結(jié)束以后還在品味它,。在最后的總結(jié)和討論中,大家的發(fā)言非常踴躍,。從這個方面,,你能清晰地感覺到,學生們是真正投入進去了,,他們的收獲是實實在在的。你問模擬中有沒有什么問題,?確實會有,。但我覺得大部分問題學生自己都能發(fā)現(xiàn)。我們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是一個自由討論,。我會問“你們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如果下次再做你們會有怎樣的改變,?你覺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你覺得自己有什么不足?” 90%的問題學生自己就能說到,,剩下的老師再點一下即可,。當然,唯一的遺憾是在收獲最大的時候課程結(jié)束了,,但課程總要有結(jié)束的時候,。
“學生不想再過‘大五、大六’式的生活”
問:相對許多文科課程而言,,您這門課的學習壓力是非常大的,。對這一點您怎么看?
李亞老師:從我個人來講,,之所以給學生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感覺到學生真的需要在研究生階段進行一定的訓練。到了研究生階段剛?cè)雽W的時候,,特別是研究生一年級,,考慮到我們學校是兩年半學制,這相對是一個平靜期,。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進行訓練的有利條件,,這時的學生應該承受適度的壓力。
問:那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會認同這種高強度的訓練嗎,?
李亞老師:他們是認同的。作為學生,他們的需求是什么,?你直接去問學生,,他們可能說想要輕松一點兒的課程。但是如果真正地去了解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自己其實不想再過一個“大五,、大六”式的生活。課雖然很輕松,,當時覺得很好,,但同時也挺“水”。這些學生需要“當頭棒喝”來提升他們,。所以,,當你在給學生加大壓力的時候,他們一開始會覺得很不適應,,但往往只需要一周時間,,學生馬上就進入這個狀態(tài)了,他們會很快地適應這個節(jié)奏,,他們自己也會覺得很欣喜,。這才是在把握學生的真正需求,我也覺得這種學習的壓力才是符合學生真正的內(nèi)心期待的,。課終時的反饋證實了這一點,。和畢業(yè)的學生溝通,他們對這兩門課的記憶也是極為深刻的,。
問:您的課程目標之一是“訓練研究生的相關能力”,,您認為課程究竟能給學生帶來哪些幫助?
李亞老師:就課程本身,,學生當然需要去學習這些專題,,了解一些理論、方法,,并最終有一個綜合的運用,,這是課程最基礎的東西。除此之外,,我希望這個課程能把學生在今后發(fā)展中急需的一些能力給補上,。有哪些呢?比如,,批判性思考,,這個我特別強調(diào)。因為學生可能以前已經(jīng)被灌輸了二十年,、十幾年,,很多時候他們把書本里內(nèi)容當作不容置疑的,,有意無意地去記。這樣的思維模式你要去打破它,。通過批判性思考,,引導大家去看文獻、質(zhì)疑文獻,,一些問題去討論,,能夠讓學生重新去判斷它。當然,,這不是一門課就能做到的,,但我感覺通過一門課的學習學生能有一個新的面貌。
另外,,這門課程對學生來說也是個應對高強度工作的機會,。我們安排了這么多的文獻,學生壓力很大,,特別是開始大家都會覺得有點不太適應,因為這跟以前的課程的確不一樣,。那么,,任務重,時間少,,你就必然考慮怎么去優(yōu)化,,怎么去改進你的工作。閱讀文獻,,你要快速地閱讀,,并且你要掌握要點。過去大家可能沒閱讀過這么多文獻,,以前一本書可能也要看一個月,,現(xiàn)在一本書要求幾天內(nèi)看完,而且文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還要做相應的作業(yè),。另外,很多文獻都是英文的,。不少學生過去可能不是很習慣閱讀英文文獻,,這對他們而言也是一個鍛煉。
另外還包括表達溝通的能力,。這一點在角色模擬中體現(xiàn)得很明顯了,。在模擬之前我會專門安排相關的訓練;平時在課堂上,、小組報告上我也會做一些有關的點評,,讓學生更加大方,、準確、清晰地表達,。通過這方面的訓練你也的確能看到有一些變化:有些學生平時不太說話,,但是通過課程的一些點撥、鼓勵和建議,,你能看到他們有很明顯的提升,。
除此之外,還有像沖突解決,、主持討論等方面的能力訓練,。這個不光在政策制定中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很多學生在最后的總結(jié)中都說到這一點,,這是終生能受益的。我也希望大家在課堂中表現(xiàn)出職業(yè)的標準來,,不要總覺得自己是個學生,,能對付過去就過去了。干什么都要做得有模有樣,。你做模擬就要真正進入這個角色,,表現(xiàn)得像一個真正的談判者;你做作業(yè)也應該做得非常規(guī)整,,引用文獻要按學術(shù)規(guī)范來做,,等等。我希望在這門課程中對學生的能力做一個全面培養(yǎng),。
當然,,就像我之前說的很難光靠一門課程培養(yǎng)學生,但我覺得至少要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然后給學生一些關鍵的點評和提示,,這對他們的發(fā)展是很有好處的。
問:您似乎對團隊工作很重視,,怎么通過小組報告提升學生的能力,?
李亞老師:我們課程中有小組報告環(huán)節(jié)。小組工作的能力也特別的關鍵,,這點我特別強調(diào),。許多文科學生一聽到小組報告都認為自己很有經(jīng)驗了,但我覺得很多時候這些經(jīng)驗都只是一種表象,,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在一個小組里工作,,沒有用心體會如何通過集體努力來解決小組中的分歧,也很少考慮你的聽眾希望聽到什么,,怎么給他們以啟迪,,怎么把報告做得有深度,,如何才能表現(xiàn)得更專業(yè),PPT要怎樣才能做得很漂亮,,等等,。這些其實都是需要訓練的。所以在一開始我就會告訴大家你們要訓練這個能力,,而且每一組做完之后我會點評他們的表現(xiàn),。這樣后面的會有明顯改進,你會發(fā)現(xiàn)前面出現(xiàn)的問題后面的小組就會注意了,,這就是一種提升,。
過去,小組工作時大家很習慣于把任務一分,,你分一塊,,我分一塊;你看前幾篇文獻,,他看中間的文獻,,她看后面的文獻。這就是大家所習慣的工作方式,。而我的方式是隨機指定匯報順序,,這樣就使學生必須一起來設計整個報告,然后再分工,,而且做好報告所有部分的準備,。這樣,,就能明顯看到他們成為了一個團隊,。關于團隊的成員,我不讓學生自己去選,,而是隨機確定,,這樣話就要和不同的人合作,也許這個同學你平時很少打交道,,但你們?nèi)匀灰黄鸸ぷ?,這才是真正的小組工作能力。
問:站在老師的角度,,您覺得學生有什么地方是需要再加強的,?
李亞老師:我們學校的學生,素質(zhì)總的不錯,,課程表現(xiàn)我也很滿意,。但如果以更高的標準要求,可以看到兩點不足,。一個是視野不足,。視野首先體現(xiàn)在學科的視野不夠,,看得書少。還有就是國際視野明顯不足,。雖然我們處于大都市,,所謂的國際大都市,但其實都只關注自己眼前的事,。我們經(jīng)常有國際學生,,我們課堂上也有,雖然不多,,但感覺學生很少有意識去和他們多交流,。而且在討論公共政策問題時候,有時涉及國際層面,,學生的理解也是很有局限性的,。
另一個不足是學生太習慣于低標準要求自己。就我的課程而言,,我注意把學生各方面的標準都提升起來,。但很多學生總有惰性,有時你發(fā)現(xiàn)他/她這門課程真的表現(xiàn)很好,,有很大進步,,但等過了一年,上完課后你又會發(fā)現(xiàn)他/她又是松松垮垮的,,做事情拖拖拉拉,,寫東西很不職業(yè)、很不規(guī)范,,表達能力又似乎回到原來的起點,。這說明培養(yǎng)是需要很多課程同時來訓練的。學生自己也要始終保持一個高的標準,,否則沒人能整天去督促他們,。
如何駕馭研究型課程
問:研究型教學適合哪些課程?
李亞老師:每個老師有自己的教學方式,,這點很重要,。我需要強調(diào):我所說的這些是基于我個人經(jīng)驗的。我自己也并不是一個很資深的老師,,上的課也很有限,。研究生課程我上過三門。原來有一門“定量分析方法”課,,學生人數(shù)多一點,,大概四五十人。現(xiàn)在這兩門課(“公共政策研究專題”,、“電子政務和現(xiàn)代政府管理”)都是十人左右,,很小的課堂,,很專業(yè)的內(nèi)容。這種研究型課程,,未必能適合所有場合,、所有課程。所以我的經(jīng)驗是基于文科類,、專業(yè)性的課程,,并不是那種大型的專業(yè)基礎課。我的這種教學方法有它的適用性,,未必能將它作為一種普遍的模式,。所以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這也可以理解,。
問:您認為,,要講授好一門研究型課程,老師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
李亞老師:前面講過研究型課程既有前沿性又有個性,,所以要開設研究型課程,首先教師要很自信,,你只有對自己的研究有自信才能放到課程中來,,如果總跟隨別人就很難做到這一點,所以這是前提,。老師要做比較前沿的研究,,當然前沿不前沿也是相對的,,但至少你要有一個持續(xù)關注的主題,。比如由于精力有限,,我對電子政務并沒有展開做太多的研究,但是我對這個領域一直很關注,。因為一直很關注,,一直很有興趣,,就能形成相關的主題,。另外你的關注和興趣要有一定的寬度。如果只做很小的一個點,,就可能很難形成一門課,。所以研究既要有一定的前沿性,也要有一定的寬度,。
另外課上老師的駕馭能力是很關鍵的,。我們在討論問題的時候,雖然有既定的主題,,但實際的討論很難按既定的劇本來開展,,而且形式千變?nèi)f化,,學生也會提出各種各樣刁鉆的問題,甚至有些問題你一下子回答不出來,,有時候還會出現(xiàn)大家討論得很熱烈但是走偏了的情況,,這都有可能,所以這個時候,,老師還需要很好的駕馭能力,。
最后一點,我覺得老師需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我剛剛講學生要批判性思考,,這個批判,不但會落到書本上,,落到文獻上,,也會落到你身上。我希望學生能夠去挑戰(zhàn),,去質(zhì)疑,,去批判,哪怕學生說的不對的,,我也會去包容,,所以老師也要適應,能夠接受挑戰(zhàn),,我覺得這可能是老師需要做好的準備,。
教學VS科研:如何把握平衡
問:您平時會花多少時間來備課?又如何做好時間上的規(guī)劃,?
李亞老師:這次課程剛結(jié)束時,,我就已經(jīng)開始為明年的下一次課做準備了。比如說今年是2014年秋天的課,,我什么時候開始準備呢,?我其實在去年課結(jié)束的時候就開始了。那個時候,,我會根據(jù)學生的反饋趁熱打鐵修訂課程大綱,。因為那個時候剛剛上完課,我會有一個清晰的感受,,拿到學生的匿名問卷和建議,,我就想哪些有道理,哪些沒有,。另外我還有一些自己的感受,,會覺得這個地方需要改一改,那個地方還要再加一加。一般我會用一天的時間,,好好研究一下,,趁熱打鐵把大綱更新好,等第二年的開學之初就已經(jīng)有很好的基礎了,。當然,,新學期我也會再花時間做些調(diào)整。所以其實我的時間主要花在大綱的重新修訂上,,真正等到每次的課前準備,,花的時間并不太多,我只要看看那些思考問題就好了,。所有這些都在腦子里,,因為一直在做相關研究,所以并不需要再準備更多,。
問:您如何看待教學和科研之間的關系,?
李亞老師:研究型課程對老師本身是很有益的,因為它和研究可以結(jié)合在一起,,教研相長,。我比較幸運,上的兩門研究生課程都和我的研究,、興趣比較接近,。特別是“公共政策研究專題”,里面所有的主題都和我的研究密切相關,。我最近的研究就集中于這兩塊——協(xié)商式政策分析和公共沖突解決,。所以這個時候科研和教學本身就是一體的,并沒有把課程當作一種負擔,。
問:您在時間分配上是如何平衡教學和科研的,?
李亞老師:時間是有限的,教學和科研確實存在時間分配上的沖突,。比如這段時間,,課程教學就會把時間打得很碎,很難做整塊的研究,。那么在這段時間里我就會做些瑣碎的事情,,比如說看書什么的。等課程結(jié)束后,,我再做真正的研究,。我相信所有的老師都有一個每年的時間周期,,如答辯期,、上課期等,然后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周期來合理地安排工作。
問:那您在課程教學方面投入的動力是什么,?
李亞老師:原因其實很簡單,,我覺得我們專業(yè)在學校乃至在全國都不是一個非常有優(yōu)勢的專業(yè),雖然比下有余但比上遠遠不足,。我們的研究生不多,,每屆十人,最開始我對學生也是“順勢而為”,,后來覺得這樣太對不起學生,。學生來到學校,來到不是特別有優(yōu)勢的專業(yè),,上兩年也沒啥收獲,,這對學生來講不公平。那我們能做什么呢,?我們可以帶好自己的學生,,力爭自己的兩門課能讓學生覺得有所值、有收獲,,將來有所回憶,。
“現(xiàn)在不主動做,將來就要被動做”
問:按照您的理解,,對學校而言,,抓好課程教學的意義在哪?
李亞老師:從學校角度來講,,現(xiàn)在研究生教育的競爭挑戰(zhàn)是極其嚴峻的,。
第一,新一代學生的教育機會越來越多,。你可以問問周邊老師,、親朋好友對孩子將來教育的打算,好多都說要出國讀書,,這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國內(nèi)的學校,,不要說一般的學校,,就是很好的學校將來都可能被排在次要的位置。
第二,,最近國內(nèi)的好學校都在推出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包括北大,、清華,、交大,、復旦、人大都在做,,比我們學校好的都在改革,,而且改革力度非常大,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
還有,,現(xiàn)在研究生的招生錄取制度有變化。比如保研,,以前學生只能保內(nèi)或者保外,,選擇的面小,現(xiàn)在則有三個選擇權(quán),,以后會更多,。很明顯,將來會逐漸形成學生挑選學校的格局,。我非常樂意看到這樣的改變,,同時這也帶來了挑戰(zhàn)。
說得更大一點,,現(xiàn)在人口結(jié)構(gòu)的變化,,九五、九六年出生的孩子比十年前少幾乎一半,,少一千萬,。這幾年大學招生就變得困難,研究生生源面臨縮減,。這是結(jié)構(gòu)性的趨勢,。對于某些學校來講,將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對于某些專業(yè)來講,,也將面臨非常嚴峻的局面。也許這在兩三年后就會顯現(xiàn)出來,,現(xiàn)在臺灣發(fā)生的問題,,過兩年可能就會在大陸、在我們學校,、我們專業(yè)發(fā)生,。
再加上慕課的挑戰(zhàn)以及學科評估方式的改變。按新的評估方式,,每六年一個周期,,前五年是學校自評,自評報告要上網(wǎng)公開,,第六年教育部抽查評估,。所以你的底細將來全部在網(wǎng)上,,集中一個學院的師資去參加一個學科的評估,以后不可能再出現(xiàn),。海潮退卻,,就會發(fā)現(xiàn)不少學科是“裸泳”了,。
將來學生的選擇,,可能更多地會看你的口碑。就像今天你出去吃飯一樣,,很多人先去大眾點評網(wǎng)看看餐館的評價,;去旅游,我們會去看目的地的攻略或旅友的記錄,;去網(wǎng)上購物,,至少我的習慣是先瀏覽商品的評價,很多人也一樣,。課程體系的質(zhì)量未來必然是口碑的核心內(nèi)容,。所以,作為學校,、院系,、專業(yè)來講,研究生教育應全面提升教學水平,,讓學生真正的讀有所值,、有收獲,這是必然的?,F(xiàn)在不主動做,,將來就要被動做。我很高興看到學校已經(jīng)在這方面的做出努力,。
備注:何鑒孜,、尹旭、蘇學穎,、宋宇協(xié)助整理了錄音材料,,課堂照片攝影:李亞,編審:陳旵明,,指導:韓伯棠,,羅愛芹,劉明奇,,王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