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宇航學院舉辦第一期“理工交叉與多學科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建設”研討會
發(fā)布日期:2016-11-23 供稿:祁瑞 攝影:張國慶
編輯:鐘艷玲 審核:龍騰 閱讀次數:
2016年11月17日下午,,由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組織的“理工交叉與多學科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建設”研究生教育教學重大培育項目第一次研討會在中關村校區(qū)宇航大樓519會議室舉行。來自研究生院,、徐特立學院的相關領導以及宇航學院,、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物理學院,、生命學院的主管副院長及20名青年教師參加了研討會,。研討會由項目負責人、宇航學院劉莉教授主持,。?
劉莉首先對項目內容作了簡要介紹,,并對項目后續(xù)工作的開展做了總體規(guī)劃與部署。劉莉希望通過本項目工作的開展,,在全校范圍內建立起若干個學科交叉聯(lián)合實驗室,,以此為平臺,加強各學科領域青年教師的合作交流,,促進復合型創(chuàng)新研究生的培養(yǎng),。
研究生院培養(yǎng)處副處長楊東曉對我校本年度設立的十個研究生教育教學重大培育項目作了簡單介紹,談到了研究生院在課程設置和培養(yǎng)方案修訂時對各學科交叉融合的考慮,,對本項目的組織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對項目后續(xù)工作的開展提出了建議。
徐特立學院副院長程杞元介紹了徐特立學院學業(yè)導師制和本碩博一張課表的建設情況,,提出了在課程設置方面實現跨學科,、夸層次兩個貫通,,并對本項目預期成果中理工交叉課程的開設提出了具體建議。
參會的青年教師對各自的研究方向也做了積極發(fā)言介紹,,提出了跨學科科研需求,,并在現場進行了對接。宇航學院副院長龍騰以科研工作中遇到的貝葉斯推斷等數學問題為例,,指出了目前航天領域先進方法研究中遇到的瓶頸,,希望引入先進嚴謹的數學理論,通過學科交叉研究來尋求突破,;喬棟教授介紹了航天器軌道動力學與控制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面臨的瓶頸,,指出只有謀求與數學和空間物理等學科的交叉,才有可能在軌道動力學領域創(chuàng)造出原創(chuàng)性的成果,;石保祿副教授介紹了能源動力領域的燃燒技術研究方向,,希望與光學、量子化學和數學領域的老師合作開展跨學科研究,;謝侃副教授研究的是火箭發(fā)動機內多場耦合的流體力學以及極端條件下固體火箭推進劑的力學問題,,因為該研究方向內蘊學科交叉性質,因此一直都在嘗試開展跨學科科研,,并已取得交叉成果,;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蔡亮老師介紹了正在從事的最優(yōu)停止理論和量子信息技術研究工作,并計劃為項目參與學院(含徐特立學院學生)專門開設一次數學講座介紹相關研究的前沿成果,,尋求工程應用需求,;物理學院韓俊峰副教授介紹了物理學院優(yōu)秀的交叉人才和實驗室設備資源,介紹了自己與材料學院和光電學院的兩個交叉研究項目,,并希望共享實驗室資源建立跨學科聯(lián)合實驗室,。
劉莉對會議討論內容作了總結,,形成了以下幾點未來工作規(guī)劃:
(1) 建立青年教師學術沙龍,,每月或每季度組織一次,擬在2017年1月舉辦第1次沙龍活動,;
(2) 成立針對研究生培養(yǎng)的學科交叉研究基金,,每個學院推薦兩名青年教師擔任評委,計劃下學期開始執(zhí)行,;
(3) 舉辦跨學科學術交流與研討系列講座,,組織徐特立學院學生參加,本年度計劃組織兩場,,分別由宇航學院喬棟教授和數學學院教師主講,;
(4) 建設1門五個學院共同參與的貫通課程,貫通多學科知識,,貫通本科和研究生培養(yǎng)階段,;
(5) 進一步整合各參與單位的優(yōu)勢資源成立跨學科聯(lián)合實驗室,。
會后,為便于跨學科交流和合作的開展,,所有參會的青年教師建立了跨學科交流微信群,。
附:“理工交叉與多學科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建設”項目簡介
“理工交叉與多學科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建設”項目是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2016年度設立的十個研究生教育教學重大培育項目之一,由宇航學院牽頭,,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物理學院、生命學院和徐特立學院四家單位參與,。本項目將研究和借鑒國內外理工科高等院校多學科交叉融合辦學模式和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經驗,,立足北京理工大學理工并重的辦學定位和重大科研項目優(yōu)勢特色,探索多學科融合與交叉機制,,培育并組建高水平跨學科師資隊伍,,建設強理重工的跨學科課程體系,探索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搭建跨學科科研和人才培養(yǎng)平臺,,促進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