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大講堂】江雷院士講述“學做原創(chuàng)科研 學會科學生活”
發(fā)布日期:2018-11-06 供稿:求是書院 王碩 攝影:北京理工大學記者團
編輯:張鋒 審核:王泰鵬 張艦月 閱讀次數:11月5日晚,中國科學院院士、理化研究所研究員江雷做客第130期百家大講堂,,為到場的北理工學子帶來題為《向自然學習的原創(chuàng)科研與科學生活》的精彩講座,。校黨委副書記包麗穎,學生工作部和求是書院部分領導,,以及來自學校部分書院和學院的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現場聆聽了講座。中關村校區(qū)的同學也通過北理工網絡開拓者協(xié)會網站觀看了講座的同步直播。
江雷院士提出,,21世紀是中國優(yōu)秀青年投身科學技術領域的黃金時代,因為未來世界科學研究的中心將向亞洲轉移,。江雷院士指出,,做出杰出科學研究的關鍵在于如何提出原創(chuàng)的科學問題,“尋找一句屬于自己的話”,,做出具有獨特性和社會性的標簽性工作,。
隨后,江雷院士從中國古代哲學“全息思維,,陰陽合一”的局部和整體高度關聯性思維出發(fā),,向同學們闡述了“道法自然”,向自然學習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和重要性,。江雷院士從毛主席談話中提取智慧,,指出原創(chuàng)科學的三個境界即是毛澤東所說的有所發(fā)現、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并旁征博引,從牛頓,、伽利略的科學研究過程到屠呦呦再到自身的科研歷程,,將三個境界區(qū)分成八個具體可操作的層面,以生動的案例和幽默的語言,,為北理工學子們提供了如何進行科學選題的技巧和智慧,。
在講座的后半部分,,江雷院士將科學原理與人生哲理相結合,用生活常識和自身的經歷,,告訴同學們如何“科學生活”,。江雷院士的“科學生活”,不僅包含了教會同學們從科學角度擁有健康的體魄,,更包含了如何合理把控時間,、如何在人生的關鍵階段加速前進以及如何處理好事業(yè)和生活的關系,并最終達到成功發(fā)展的境界,。
江雷院士生動幽默的講座深入淺出,,現場掌聲不斷,氣氛熱烈,。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同學們紛紛向江雷院士討教把握科學靈感、找到科學選題,、高效做出原創(chuàng)科學成果的經驗和技巧,,江雷院士以他通過荷葉的露珠研制出仿生特殊浸潤性界面材料的親身經歷給予學生們耐心且細致的解答。
講座最后,,包麗穎向江雷院士頒發(fā)了北京理工大學“百家大講堂”紀念證書并贈送了鐫刻有北理工學生為江雷院士創(chuàng)作的《踏莎行?贈江雷院士》的竹簡作為紀念,。
【主講人簡介】
江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國家“百人計劃”入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迄今發(fā)表SCI論文500余篇,,被SCI引83000余次,,H因子為123,已獲發(fā)明專利授權70余項,,曾獲求是杰出科學家獎,、納米研究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米科技與納米技術貢獻獎,、德國洪堡研究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等獎勵,,建立了超浸潤界面材料及超浸潤界面化學體系,,引領并推動了該領域在全球的發(fā)展,,成功實現了多項成果的技術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