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國國防科研領域不可多得人才,,憑著踏實苦干,、驕人的成績贏得了國家的認可、部隊的重用,、領導的信任,。他是中國書法藝術領域辛勤的耕耘者,徜徉自得于書法藝術的魅力寶庫之中,,沉醉于中國傳統(tǒng)儒釋道哲學思想和民族文化,,用飽含哲學韻味的情感與精神的藝術符號——書法來演繹屬于時代的精彩,。他就是我校杰出校友汪運昌先生,一位多年潛心于中國傳統(tǒng)書法藝術,,遍臨經典,,植根傳統(tǒng),臨摹中與古人對話,,用時代眼光來審視傳統(tǒng),、尋找個人藝術道路的書法家。
學以致用
汪運昌先生,,號賞古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62年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yè)后,,從事軍事科研工作,,同時酷愛書法藝術?;貞浧鸫髮W時代,,汪老先生感嘆道,那時候條件艱苦,,從河北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考到北京理工大學,,是當地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生,完全靠著國家提供的助學金,,讀完五年大學,,沒有再向家里要過錢。汪老先生在校學習勤奮,,善于動腦,,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講述業(yè)余時間文藝活動時,,汪老先生臉上揚起了燦爛的笑容,,當時他參加了學校的民樂隊,當時北理工民樂隊表演水平非常高,,在北京高校中數一數二,。他興奮而又謙遜地說他在里面也就是“濫竽充數”,。正是在母校豐富的業(yè)余文藝氛圍熏陶下,,汪老先生的藝術素養(yǎng)得到提升,也為以后從事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
在談到大學時代最主要的收獲時,,汪老先生小心翼翼地從臥室里挪出一箱子的榮譽證書。打開箱子,,里面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證書,、國防科學技術一等獎證書,、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證書、二等功勛章,、三等功勛章等,,很難想象一位書法家竟在國防軍工領域成績斐然。汪老先生表示,,這些證書的獲得離不開母校大學四年教育的前期鋪墊,,他非常感激母校提供的教育機會。拿著這一份沉甸甸的獲獎證書,,汪老深有體會地告誡我們:經過幾十年的軍事科研經歷,,大學一、二年級的理論基礎課和三,、四年級的專業(yè)基礎課非常重要,,一定要把這些基礎課掌握好。雖然今后工作過程中接觸的項目并不一定是大學所學專業(yè)方向,,但憑借扎實的基礎課知識,,在平時工作總有觸類旁通、游刃有余的效果,。
求索書法
汪運昌年輕時就打心底里喜歡中國書法,,常常利用空閑時間練習,而真正與中國書法結緣是在年近花甲之時,。1995年,,汪老參加了劉文華、文永生等老師主持的《中國書法》雜志刊授全科班第一期,,雜志社地點在北大紅樓,,雖是函授,但汪老常常把作業(yè)拿到那里請導師當面指點,。在刊授班,,從零開始,先后對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張猛龍碑》,、集王羲之《圣教序》、米芾《蜀素帖》,、《石門頌》,、《石鼓文》進行了規(guī)范系統(tǒng)的學習與臨摹,并得到當代諸多書法大家的親自指點,。這為汪老以后的書法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臨摹書法的過程也是幾經波折,、幾經坎坷,骨子里一股不服輸勁頭的汪老漸漸地入了門,,慢慢地走進書法的殿堂,,悄無聲息中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他深深地感受到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一筆一劃中閃現古人思想的生命張力,。書法沒有長時間的堅持與努力不會有大的突破。
初到汪老家中,,映入眼簾的是掛在客廳正中央墻壁上的一幅書法,。汪老的夫人告訴我們,汪老幾乎是天天寫字從未間斷過,,即使生病住院時也帶上自來水小楷筆,,寫了幾十通信扎。我們透過掛在汪老客廳和書房的一件件書法作品,,隱隱約約地感受到蒼勁有力的漢字背后那種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字里行間仿佛能看到汪老揮灑筆墨,、酣暢淋漓的樣子,。汪老卻對自己的書法創(chuàng)作卻從不滿足,他不無打趣地說道:“我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現年76歲的汪老精神矍鑠,面色紅潤,,絲毫沒有暮年之氣,。令人感動的是,汪老聽說母校將對他進行專訪,,提前做了許多準備工作,,并在小區(qū)大門口等待我們的到來。交談中我們了解到,,中年之后的汪老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情有獨鐘,,常常半夜或清晨臨摹書法,退休之后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拾,,每天不練習書法,,便感覺心里不舒服,像丟了魂似的,。他感嘆道,,當代人包括自己在內要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敬畏之心,。當他懷著虔誠的心態(tài)跨進書法藝術殿堂時,,傳統(tǒng)經典的豐富性和精彩令他震撼和陶醉,,仿佛一筆一劃之中都在與古人對話,清澈的思緒讓靈魂得到洗禮,。他以極大的熱情將目光集中于魏體楷書,,更是以極大的勇氣投入到漢魏六朝碑刻尤其北魏墓志、造像記的精研中,。在他看來北碑是一個非常豐富的藝術范疇,,既包括蒼茫雄厚的龍門造像,又有空靈毓秀的元倪墓志,;既有稚拙率真汝南王磚塔銘,,又有嚴整端莊的元楨墓志。無數次的臨摹書法中,,他漸漸地領悟到楷書取法的精髓,,汪老楷書作品逐漸走向成熟。經過多年的潛心鉆研,,他的楷書作品先后入展全國第三屆正書大展和第八屆全國展,。而后又潛心研習二王一脈帖學,他以王羲之《圣教序》,、《十七帖》為宗,,旁及米芾、趙孟頫,、王鐸,、張瑞圖諸家,取法多樣,,使其行草書更有清新脫俗之氣,,楷書多了幾分靈動毓秀。
自抒胸臆
在繼承傳統(tǒng)書法藝術之時,,汪老先生也不忘用時代眼光來審視傳統(tǒng)書法,、尋找個人藝術道路。植根傳統(tǒng)并不等于束縛于古人的條條框框,,而是在審視傳統(tǒng)中推陳出新,。汪老一直對京劇頗為喜愛,尤其擅長京胡演奏,。退休之后時間更加自由充足,,汪老的這一興趣得到了更好的發(fā)展,曾多次為京城名票伴奏,。這對他的書法藝術起到了一定的積極影響,,行文運筆之中能更好地把握住其中細膩的節(jié)奏韻律,且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發(fā)現美、感知美,,使得書法行走之間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增添了些許個人色彩,以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達其性情, 形其哀樂,。與此同時,,美學意蘊與時代審美同步,有其自身的時代烙印,。汪老先生時時刻刻關注當下的審美動態(tài),,又用盡量豐富的藝術手段,抒發(fā)胸臆,,將自己的生命感悟和思想烙印在文字書法之間,,體現書法獨特的生命靈動,保持了書法作品的可觀賞性和思想性,。他的這種對美的繼承和保持的旺盛而持久的創(chuàng)作精力,、進取精神實在令人嘆服。
賀母校75周年校慶汪運昌捐獻書法作品
張愛萍將軍詞
葉劍英詩句
(審核:$curArticle.audit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