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了不斷加強人才培養(yǎng)工作,,2014年學校在“推進行動”中實施了研究生培養(yǎng)專項計劃,以塑造品牌教學成果為目標,,重點資助了一批優(yōu)秀課程,。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李亞教授開設的“公共政策研究專題”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課程之一,研究生院結合研究性課程建設,,對該課程和李亞教授進行專題調研,。為了讓優(yōu)秀成果為更多師生借鑒學習,在研究生院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黨委宣傳部安排記者對課程進行了深度報道和采訪,。
——《禮記·學記》
傳道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如何選取合適的手段來達到教育的效果,,自古以來,,就是為師者追尋的目標。在大學之中,,研究生教育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最高階段,,歷來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在研究生教學中,,摸索出一條適合研究生成長發(fā)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模式,,一直是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
2014年,,北理工實施“推進行動”研究生培養(yǎng)專項計劃,,重點資助了一批學校優(yōu)秀研究生課程的建設,為深耕研究生教學一線的教師提供了雕琢人才培養(yǎng),,塑造教學品牌的支撐平臺,。這其中管理與經(jīng)濟學院李亞教授開設的“公共政策研究專題”研究生課程,以其獨樹一幟的“專題研究+角色模擬”特色教學模式,,成為這些優(yōu)秀課程的代表,,在教學中真正實踐了“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教育思想,。
一門聚焦政策制定與沖突解決的前沿課程
“公共政策研究專題”是一門行政管理專業(yè)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每學年第一學期開課,共36學時,,主要講授政策研究的前沿理論方法,,注重訓練研究生的相關能力。在管理學院李亞教授的主導下,,課程經(jīng)過幾年的探索與積累,,逐漸形成了“專題研討”與“角色模擬”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參與學習的學生受益匪淺,。特色鮮明的教學模式,,在國內公共管理領域的研究生課程中也是獨樹一幟。
這門研究生課程聚焦于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如何分析,、研究和制定涉及到復雜利益沖突的政策問題”,。課程三個部分的結構設計清晰:基于利益視角,探索如何開展政策分析,;聚焦政策沖突,,討論如何實現(xiàn)利益相關者的共贏;設計模擬演練,,使學生在逼真的情景中深化理解,、學以致用。從理論剖析到應用檢驗,,引導學生自己探究,,自我總結,教學效果甚佳,。
在課程中,,學生扮演不同政策方的角色進行模擬,采取的例子也是身邊耳熟能詳?shù)纳鐣裹c問題,。例如公交地鐵的價格調整問題,、有爭議的立法問題,都是當前明顯又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對于如何分析和解決這類問題,,做出能讓各方都較容易接受的決策。與國情社情的結合,,也使這門課程在專業(yè)理論學習同時,,有效的幫助學生提升了思想認識水平,從更高的層面來面對轉型期的中國,。在對中國公共政策的閱讀,、思考和討論中,,較好地掌握了分析和解決我國政策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我覺得課程是有生命的,,它永遠在成長中,。研究型課程更是如此。”這是李亞教授在談及他的課程時,,經(jīng)常掛在口頭的觀點,。他認為研究型課程需要與時俱進,學生也好,,教師也罷,,本身對于課程便需要一種新鮮感,而這種新鮮感的源源不斷,,則來自于李老師的科研實踐,。他每年會結合自己研究情況和學生們對教學的反饋,更新三分之一左右的內容,,幾年的耕耘,,使得這門課程始終保持與社會同步發(fā)展,幫助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理論的同時,,始終能夠收獲與社會同步的新知識和新觀點。
除了教學內容的精心準備,,課程還堅持對細節(jié)進行設計和把握,,一切為了教學效果服務。課程規(guī)模保持在十人左右,,課堂面積不能過大,,這都有利于保持研究討論的良好課堂氛圍。當然李老師也表示這樣的課程模式,,更適合于文科類,、專業(yè)性的課程,形式要為內容服務,。
沉浸式的角色模擬教學
“公共政策研究專題”這門課程最吸引學生的精華不僅是其扎實的內容儲備和對社會熱點的聚焦,,它獨特的沉浸角色的模擬教學帶個了學生與眾不同的研究式學習體驗。在這個模擬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會根據(jù)教學內容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實際案例來為學生設計模擬情景,,學生則需要進行大量的背景資料、政策法規(guī)等文獻資料搜集與研讀,,之后才能在特定的案例情景中進行有效的角色扮演,,圍繞實際問題,進行公共政策方面的研討,,最終形成結論或制定出有效的政策,。這種看似帶著表演性質的教學活動,,實際上為學生提出了更高更深的學習要求。
例如在課程中,,有這樣一個引自國外的全英文案例,,是一場以解決兩國間資源沖突為主要目的談判,參與談判的代表多達十方,,需要通過一次峰會來解決兩國之間關于環(huán)境污染,、經(jīng)濟發(fā)展、貧富差距等一系列問題,。這個情景案例既有復雜精細的背景材料,,還有各個參與談判方的角色材料。學生作為模擬者不僅需要扮演好相應的角色,,還要爭取在談判中實現(xiàn)各自的目標,,難度可想而知。
學生首要面臨的挑戰(zhàn)就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也是高質量完成模擬環(huán)節(jié)的必要條件,。指導教師不僅需要提早布置案例材料,還要引導學生帶著興趣去選擇角色,,因為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當然,教學并不是一場游戲,,模擬前為了檢查準備情況,,還要設置模擬前作業(yè),幫助學生有條理的進行準備,,并為其配備了高年級同學答疑解惑,,而模擬過程表現(xiàn)作為課程成績評定的重要指標,也讓學生對這一環(huán)節(jié)給予了高度重視,。李亞老師表示,,學生們在角色模擬過程中能夠掌握案例中90%的知識點,剩下的部分一點即透,,最為可貴的是學生真正帶著樂趣投入其中,,學習有了扎實的收獲。“我們唯一的遺憾就是在收獲最大的時候,,課程就結束了,,但我們也知道,課程總有結束的時候,。”2011級研究生王露在回顧課程的時候如是說,。
另一個方面,在“你來我往”的“交鋒”中,學生“批判式思維”得到較好的訓練,,這是一種寶貴的科研素養(yǎng),。談到課程給自己帶來的幫助,2014級研究生劉玲表示,,“批判性思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課程學習,我可以明顯感覺自己改變了過去那種記憶性學習的習慣,,慢慢習慣問‘為什么’,、‘為什么不’等問題。”
收獲的背后,,課程看似有趣的過程,,其實給同學們帶來的壓力不小,提升更多,。由于課程資料多達兩千多頁,,且相當部分為英文文獻,同學們必須學會改進工作,,通過快速閱讀準確掌握要點,;角色模擬中需要充分的表達和有效的溝通,從生疏到熟練,,能力在挑戰(zhàn)中提升,;制定政策需要解決利益沖突,這樣的能力也是日常生活的“必須”,,可謂終身受益,。“感謝以這樣一種形式,在‘研一伊始’這樣一個特定的階段‘遇見’這門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在共同學習和比較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重新審視那些有可能影響一生的溝通能力,、協(xié)作能力、領導能力等等,,”這是2014級研究生孫春欣的課程感悟,。
當然,在課程中研究生們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視野不夠寬闊,,這背后反映出學生信息獲取渠道單一,閱讀量不足,。這些發(fā)現(xiàn),,也為今后的學生培養(yǎng)明確了方向。
現(xiàn)在不主動做,將來就要被動做
“研究型課程既有前沿性又有個性,,但開設研究型課程,,老師首先要有自信。”作為一名探索者,,李亞老師的教學感觸頗深,。
李亞老師對研究性課程設計,歸納出幾個關鍵,。首先,,要為學生設定一系列有興趣的主題,引導學生探索和思考,,并且要有一定的討論寬度,。其次,教師對討論要有駕馭能力,,因為在實際圍繞主題的討論中,,是很難按“劇本”來進展的,學生思維活躍,,討論進程千變萬化,,老師要牢牢把握好全局。第三,,包容心態(tài)十分重要,,討論中會有批判和質疑,對文獻資料,,也會指向教師,。李老師對此十分包容并加以鼓勵,“我不認為自己說的都對,,非常歡迎學生和我討論,,期待學生提出質疑……在學生課后對課程的反饋中,我要求建議和批評的部分至少要占到三分之二的篇幅,。”
“現(xiàn)在不主動做,,將來就要被動做。”談到花費精力去做好研究性課程的是否值得的問題時,,李亞老師這樣表達了他的觀點,。當前,研究生教育面臨諸多挑戰(zhàn),,而其之于大學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任務又是如此重要,。新一代學生的教育機會越發(fā)多樣化,出國留學早已習以為常,,加之近期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新變化,,導致國內優(yōu)秀研究生生源越發(fā)緊俏,,現(xiàn)有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中的不足也亟待近一步完善。
近期,,國內高校綜合改革大勢來襲,,伴隨著北大、清華,、上海交大,、復旦、人大等眾多高校改革方案的陸續(xù)出臺,,人才培養(yǎng),,特別是研究生培養(yǎng)的改革赫然在目,新思維,,大力度,,帶來不少啟發(fā)。使我們面對重重壓力,。“我很高興看到學校已經(jīng)在這方面的做出努力,。”李亞老師說。李老師認為,,就像我們在網(wǎng)上購物關注店家的好評度一樣,,學生將來對學校的選擇可能會更多地參考教師的口碑。全面提升教學水平,,讓學生真正地讀有所值,、有收獲,是發(fā)展的必然,。
《禮記·學記》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告訴我們要引導學生,,但決不牽著學生走,;嚴格要求學生,但決不使學生感到壓抑,;啟發(fā)學生思考,,而不是把最終結果直接告訴學生,。在李老師看來,,千百年前先賢的教育思想,可以為我們的研究型課程建設所借鑒,。
此類研究型課程的建設,,是我校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有益探索,也是學校推動研究生教學研究具體舉措,相信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在全校教師的努力下,,還會有更多、更具創(chuàng)造力的優(yōu)秀課程不斷涌現(xiàn),。
(本篇文章部分資料來源于研究生院《道而弗牽,,開而弗達——研究型課程教學李亞教授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