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北理工雪雕隊:許你一段“冰雪奇緣”
發(fā)布日期:2016-02-20 供稿:中國科學報 溫才妃 實習生 王藝霏 編輯:新聞中心 辛嘉洋 閱讀次數(shù):
在電影《冰雪奇緣》中,,被迫逃亡深山的艾莎公主用自己的力量創(chuàng)造了一座精美絕倫的冰雪宮殿,。而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們,也動腦又動手,,用冰雪玩出了一個奇妙的世界,。
在電影《冰雪奇緣》中,,被迫逃亡深山的艾莎公主用自己的力量創(chuàng)造了一座精美絕倫的冰雪宮殿。她對于冰雪的應用揮灑自如,,讓童話故事外的觀眾稱奇,。
而在北京理工大學也有一群小伙伴,他們對于冰雪雕刻藝術的把握,,也頗有心得,。不久前,在第八屆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上,,他們從美國,、德國、比利時,、日本,、泰國、中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4所高校代表隊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大賽特等獎和藝術家大獎,。
在這個最冷的冬季,來聽一聽他們的故事吧,!
“來北京前,,我連雪人都堆不好”
1月的哈爾濱,白天氣溫零下20攝氏度,。遠遠望去,,一片冰雪琉璃世界中,蠕動的小點越來越多,。
走近了,,有人在和57號作品合影。“快看??!這里藏著一只小猴,那里有個小兔子,。”孩子興奮地嚷道,。
興奮的不止是孩子,不少觀眾也圍著雪塊“尋寶”,。
這是一個名為《生》的雪雕作品,。虬曲蒼勁的大樹托起象征著人類文明的長城,、泰姬陵,樹林里小鹿“當家”,,還有小猴子,、小兔子出沒。陽光透過冰雪“叢林”,,循環(huán)往復,。自然與文化,一動一靜,,給人以生生不息之感,。
它的設計者是北京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專業(yè)研究生張?zhí)锩茫@位來自黑龍江妹子的設計稿在全院近100幅作品中奪魁,,能夠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參賽讓她激動不已,。
在比賽現(xiàn)場,3米×3米×3 .5米的大雪塊,,被這群歡樂的小伙伴玩“壞”了,。原來,指導老師歐陽哲的愛人名字中有個“鹿”字,,隊員朱特的女友的頭像是兔子,,明年是猴年……于是,寒氣深深的冰雪“叢林”里,,突然有了一陣“秀恩愛”的暖意,。
看似冰雪中的歡樂,可誰又知道,,在參賽前,,張?zhí)锩玫囊痪湓?ldquo;來到北京前,我連雪人都堆不好”,,曾經(jīng)讓所有人都陷入思考,。
受到北京天氣限制,平時他們用泥雕塑練習,,可是泥雕和雪雕畢竟不同,,“承重就是最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做上層的長城,、泰姬陵時,上面要站人,、走路,,而下面卻被不同程度地鑿空,萬一雪塊塌了就功虧一簣”,。隊員齊權說,。
歐陽哲找遍北京所有的雪場,,仍然無法獲得和比賽一樣的材料。索性,,他們報名了去年12月底的太陽島雪雕大賽,,在賽場上真刀實槍地練習。
“有個隊的雪雕塌了,,我們要不要繼續(xù)掏下去,?”在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現(xiàn)場,隊員劉偉松問,。
“掏,!”有了賽場經(jīng)驗后,他們“藝高人膽大”,,還獨具匠心地將原本打算鏤空的鹿角,,改造成為與樹枝連成一體,不僅美觀,,還起到支撐上部結構的作用,。
“雪氣方剛”的青年
領隊北理工設計與藝術學院副書記、副院長孫飛永遠記得一個情景,,“同學們戴了兩層手套,,手依然被凍得沒知覺,手套一次次濕透又一次次被風吹干,,已經(jīng)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雪水”,。
為了完成作品,北理工的隊員們也是拼了,。
隊長蘇東楠來之前幾天扭傷了腳,,“為了不擾亂軍心”,他悄悄地把病情隱瞞了下來,??傻搅速悎錾希蝗骋还盏刈呗?,很快就“露餡”了,。
鏟雪是體力活兒,這活兒得靠男生,,蘇東楠貼上膏藥帶頭上,。女生們力氣小,就主動做起了后勤,,一趟一趟地為男生打熱水,。除此之外,她們還有一個“秘密任務”,,那就是想辦法勸隊長多休息一會兒,。
由于賽程緊張,,隊員們的個人形象是沒法顧上了。沒時間洗頭發(fā),,隊員匡斌就戴帽子,,加之他的膚色有些黑,結果竟被人誤以為是旁邊的強隊——泰國隊隊員,,硬是被拉去拍合影,。
第一天的工作是“出大型”,第二天做基礎造型,,第三天精益求精……大家的心情也是五味雜陳,。劉偉松飯后站在3米高的雪塊上,“吃飽了有點兒恐高,,感覺像是要掉下去”,;齊權剛為蘇東楠打來泡腳的熱水,卻看見他累得睡著了,。
不過,,當看見投藝術家大獎的人在北理工作品前排成了長隊,最后在“同行評議”中捧得大賽票數(shù)最高的藝術家大獎,;當高中同學拍了一個“最好看”的作品發(fā)給張?zhí)锩?,打開卻發(fā)現(xiàn)是自己的作品時,所有的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切的付出是值得的”,。
有意思的是,出征前,,領隊孫飛見朱特的名字里有個“特”字,,便開玩笑說,“這回我們‘保一爭特’吧,!”而在150小時后果真一語成讖了,。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勝利”
實際上,在“保一爭特”之前,,北理工歷屆參賽隊伍還經(jīng)過多年的“保二爭一”“保三爭二”,。“可以說,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勝利,。”歐陽哲說,。
那么,也就注定在6年參賽經(jīng)歷中,,有一些人成為這個賽場上“不能忘記的人”,。
他們是誰呢?
孫飛告訴記者,,剛來設計學院時組織比賽充滿了坎坷,,“幾乎是用‘抓壯丁’的方式湊齊了隊員”。歐陽哲就是其中的一員,,碩士畢業(yè)后留校,,成為三屆雪雕隊伍的指導老師。
為了能請一位指導2012年雪雕比賽的老師也著實讓孫飛費心,,東北天寒加之年底事忙,,沒有人愿意擔任指導老師。“最后,,我在電梯開門的一瞬間,,發(fā)現(xiàn)了‘救命稻草’——來自齊齊哈爾的老教師宗明明。”年近六十的她不顧身體抱恙,,接下了北理工雪雕隊的指導任務,。
還有一名叫周谷川的老隊員,他為團隊打造了一套專屬的雪雕工具,。原來,,早年間參賽,隊伍使用的都是大賽提供的鐵鍬,、鏟子,,不僅樣子笨拙,做小型雕刻幾乎是沒可能,。周谷川通過上網(wǎng)查詢,、托人實地考察,終于在哈爾濱的一個農(nóng)村,,為雪雕隊訂制到了功能齊全的工具,。這套工具從2014年被一直沿用下來。
不僅僅是工具改進了,,作品水準也在逐年“水漲船高”,。一本名為《雪燃青春》的小冊子展示了學生們歷年的參賽作品。韓愈的《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就是他們2014年作品“草木知春”的靈感來源,。去年的作品“霧醒時分”,則有感于北京的霧霾天而創(chuàng)作,。
在孫飛看來,,“大學生參加的雪雕大賽,應該與社會上的雪雕大賽有所區(qū)別,。不只是簡單地雕刻一個兵馬俑,、喜羊羊,,還要通過作品升華內(nèi)涵、表達意境,,更要體現(xiàn)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穩(wěn)重而有內(nèi)涵,也正是這所以理工著稱的高校的學子性格,。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6-01-28 第8版 校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