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試報·微信】北理工七旬教授不離三尺講臺
發(fā)布日期:2017-09-11 供稿:北京考試報·微信 編輯:薛喬丹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原文標題:北理工七旬教授不離三尺講臺
教師節(jié)還沒到,,陳魁增就已收到好幾份來自天南海北的禮物了,。這位80多歲的老人,,曾任北京理工大學工程光學系(現光電學院)副主任,,退休后仍堅守教育戰(zhàn)線,如今已桃李滿天下,,其中不乏剛入學的研究生新生和即將走向社會的畢業(yè)生,。
讀書是最奢侈的夢
每每講起童年時光,陳老的眼中總是忍不住泛起淚光,。他出生于遼寧省遼陽一個貧窮的村莊,。他的父親由于肺病臥床不起,身為家中長子,、小學還沒畢業(yè)的陳老就不得不輟學出去打工,。“我至今仍記得,,那天父親吐了一口血后便臥床不起,,我進城給他抓藥時的絕望?!碑敃r,,陳老想自己這輩子就這么完了。他13歲出去打拼,,3年里修過城圍,、給做飯的師傅拉過風箱,也回家種過地,。那時,,陳老下定決心,一定要走出去,,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16歲那年,一次偶然機會,,陳老走進一家兵工廠,,從此踏上了他的追夢之旅,。隨著全國掃盲運動的開展,,兵工廠辦起夜校。陳老第一個報了名,。雖然白天工作很累,,晚上還經常上夜班,但每次走進課堂,,他就像“打了雞血”一樣精神,。在三年的學徒時間里,,他讀完了剩下的小學課程,拿到畢業(yè)證書,。但他并不滿足,,夢想是讀完中學課程、考入大學,。
蒼天不負有心人,,廠子優(yōu)秀職工可以上工農速成中學,陳老爭取到了這次機會,,成為一名帶工資脫產學習的學員,。但速成中學四年要學完普通中學六年的課程,這對他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他每天給自己增加2小時學習時間,,中午不午休,晚上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看書,;寒暑假不回家,,把每學期的筆記整理一遍。最終,,他成功被北京工業(yè)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錄取,。那一年高考,班級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被錄取,,全國僅招生10.7萬人,。
教育是最執(zhí)著的心
進入大學,陳老就像一株小苗,,源源不斷地從這片土地上汲取營養(yǎng),。但天有不測風云,他在參加一次萬米長跑時突然口吐鮮血,,被醫(yī)院確診為和父親一樣的肺病,。聽到這個消息的陳老近乎崩潰。他開始在課本中尋找生的希望,。那段時間,,除了忍受身體上的折磨,他考慮最多的就是學習不掉隊,。同學們得知他的想法,,每周到醫(yī)院給他補課。同學走后,,他就在病床上用小板凳當課桌勾畫知識點,、做題。是鮮活的知識陪他熬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
在與死神的較量中,,他幸運地贏了,。幾經坎坷,陳老終于走上講臺,,成了一名教師,。1983年,49歲的他被任命為工程光學系副主任,,1988年成為高級工程師,。為此桂冠,他奮斗了整整55年,。
在執(zhí)教生涯中,,陳老想的最多的就是學生的成才之路。他的學生張喆民大學畢業(yè)后去了黑龍江省邊遠地區(qū)工作,,本想考研究生,,但由于條件艱苦,不得不放棄,。當陳老得知張喆民的愿望后,,就把他借調回校,幫助自己搞科研,,用科研經費給他開工資,,讓他一邊搞科研一邊復習考研。第一年沒考上,,陳老鼓勵他再考,;研究生畢業(yè)后,陳老又鼓勵他考博士?,F在,,張喆民已是北京電子科技學院教授。
為師是最溫暖的事
“我不想把自己比喻成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更想把自己比喻成一堆柴火,太陽光照暖我了,,我就將這種熱量傳遞給別人,。”在陳老看來,,教育就是這樣,,需要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潤物細無聲,。
退休以來的20多年,,他先后在8所大學、5所職業(yè)培訓學校工作過,?!拔蚁氚褜W到的知識回報社會,為青年才子創(chuàng)建學習的平臺,?!标惱舷矚g校園,離不開學生,。他的家就住在北理工,,學校里好多學生認得他,經常有學生因為對未來感到迷茫而找到陳老,。他們得到的,,不是“一碗心靈雞湯”,而是實實在在的人生規(guī)劃和成功的思維模式,。陳老的學生有的去了北大,、清華,有的出國留了學,,有的和他一樣成了園丁,。
這位83歲的老人談起教育時,提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感恩”,。 2015年,,陳老給北理工及其附小、附中先后捐書1000本,,2016年給家鄉(xiāng)小學捐書800本,。今年,他又拿出自己近乎全部的養(yǎng)老錢,,和學生“教育+”咖啡館發(fā)起人張愛志一起,,籌資20萬作為獎學助學金,準備在北理工77周年校慶時捐給母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