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舉辦“新文科建設與卓越法治人才培養(yǎng)”高端論壇
發(fā)布日期:2019-07-03 供稿:法學院 攝影:法學院
編輯:于璐 審核:李壽平 閱讀次數(shù):7月2日,,我校法學院主辦的“新文科建設與卓越法治人才培養(yǎng)”高端論壇在北京世紀華天酒店舉行。全國人大監(jiān)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和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副組長徐顯明教授,、教育部高教司徐青森副司長、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王曉鋒教授,、教育部高教司處長朱蓓蓓,以及來自全國四十多所知名高校的法學院院長出席了本次論壇。法學院院長李壽平主持論壇開幕式,。
王曉鋒代表北京理工大學致歡迎詞。他講到,,在依法治國的國家戰(zhàn)略下,,學校高度重視法學學科的建設,,努力匯聚國內外一流的法學人才,聚焦國際前沿和國家需求,,充分利用學校的科技優(yōu)勢,,逐漸形成了“法律+科技”的學科特色。本次論壇聚焦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卓越法治人才培養(yǎng)和法學學科的改革和發(fā)展,,契合當前法學教育領域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意義深刻,對于促進我校新文科建設和法學學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徐青森在致辭中指出,,新工科、新醫(y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探索,,舉辦新文科建設論壇具有重要意義,。在推進新文科建設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理解好和把握好四對辯證統(tǒng)一關系:一是處理好“老”和“新”的關系,,要在“老”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新”,,在“新”的帶動下改造“老”;二是處理好“變”和“不變”的關系,,不變的是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要創(chuàng)新的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三是處理好形式和內容的關系,,要把技術形式,、方法手段的變化與思想內涵的提升結合起來;四是處理科學性與價值性的關系,,要實現(xiàn)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yè)知識水平的雙提升,。
徐顯明教授應邀作題為《新文科建設與卓越法治人才培養(yǎng)》的主題報告。結合我國四十二年(1977-2019)法治建設的經(jīng)驗,,徐顯明指出,,當前我們要推動新文科建設的發(fā)展,但中國法學教育的五大使命和初心不能變:一是要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法治人才,;二是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要求,,為法治思想、法治理論提供支撐,;三是提供咨政服務,;四是塑造全社會的法治文化,促使社會樹立法治信仰;五是實現(xiàn)法治和法學的國際交流,。結合新文科建設,,徐顯明認為要加強新法學建設,而新法學建設主要體現(xiàn)五個“新”:生源要新,、目標要更新,、教學內容要更新、師資隊伍要更新,、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要新,。
論壇分“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卓越法治人才培養(yǎng)”和“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法學學科的改革與發(fā)展”兩個議題展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對外經(jīng)貿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的法學院院長展開了深入探討。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郭德忠介紹了本院“科技+法律”的法治人才培養(yǎng)模式,,強調培養(yǎng)要與社會需求相契合,,要適應國家重大的戰(zhàn)略需求,及時更新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和方案,。與會代表結合所在學校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情況,,深入探討了新文科建設的涵義、目標和路徑,。
通過本次論壇的研討和交流,,與會代表在以下三個方面達成共識:第一,盡管新時代科技迭代發(fā)展,、國際格局發(fā)展和人民對法治文明需求的變化催生了新文科建設和新法科建設,,但法學教育培養(yǎng)卓越法治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提供社會服務,、促進法治信仰,、加強國際合作的初心不能變;第二,,盡管卓越法治人才培養(yǎng)就是指培養(yǎng)復合型,、國際化、實踐性人才相結合的高層次法治人才,,但“卓越”一定是多樣化的“卓越”,,而非同質的;第三,,在新時代新文科的背景下,,法學一級學科設置的局限性日益明顯,,不利于法學學科的發(fā)展,。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現(xiàn)行的法學一級學科應該根據(jù)學科領域或學科內容進行拆分,分別設置若干法學類一級學科,。
本次論壇推進了《關于堅持德法兼修實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2.0意見》的落實,,探討了“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和新文科建設工作的展開,取得了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