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北理】校友樊邦奎:從毛老師身上學會“熱愛是激情的源動力”
發(fā)布日期:2016-09-24 供稿:黨委宣傳部 王征 攝影:黨委宣傳部 郭強
編輯:王征 審核:包麗穎 閱讀次數(shù):2016年9月24日,北京理工大學舉辦首屆校慶開放日,在下午舉行的以“創(chuàng)新與國際視野”第六屆校友論壇上,北理工知名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在主題發(fā)言中,向與會師生校友闡述了自己“創(chuàng)新需要激情,而熱愛是激情源動力”的人生感悟。
“北理工是我逐夢起航的地方,北理工也是我奮斗成長的學堂,北理工更是我永承感恩的幸福故鄉(xiāng)!”樊邦奎用自己對母校的深情厚誼,作為自己《激情成就夢想,創(chuàng)新引領未來》主題演講開篇詞,贏得了熱烈掌聲。
“激情是人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向上,內(nèi)外一致的一種表現(xiàn),激情是經(jīng)過長期的歷練和存儲,在某一種合適的狀態(tài),或在一段的時間集中迸發(fā)。”樊邦奎首先談及自己對了激情的理解。激情可以釋放出人生潛在的能量,產(chǎn)生一種執(zhí)著的動力,然后做出超常的業(yè)績或某些壯舉。
“從事科研工作也是一種激情的職業(yè),創(chuàng)新更需要激情,熱愛是產(chǎn)生激情的源動力。” 樊邦奎認為對科學研究工作的熱愛是科研人員從事創(chuàng)新首要條件,有了愛就會把科研的工作當成快樂、幸福和享受,就會主動作為,產(chǎn)生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并形成刻不容緩的義意念,把所有的精力和資源,都投向到所喜歡的工作中去。
在分享自己“熱愛”與“激情”的人生感悟時,樊邦奎深情的回憶起恩師毛二可院士對自己的言傳身教,并崇敬的稱毛二可院士就是典型的“科研狂”。“毛老師白天都按時上下班,業(yè)余時間幾乎都搭在了他從事的雷達工作中去,我們上學的時候,每天他都騎個破舊的自行車,比我們都早到達實驗樓,當我們十二點左右離開實驗樓的時候,他那個舊車還停在樓前的樹下。”樊邦奎坦言起初受到老師帶動,自己加班是被動的,但是后來在毛老師的熏陶下,在雷達所工作氛圍的影響下,慢慢的就喜歡到實驗室加班了。
“要是哪天不去實驗室,心里邊還有空落落的感覺。我想這可能就是愛的力量。”當談到如今毛老師仍然像當年一樣,一如既往的每天都在實驗室工作到深夜,樊邦奎用毛院士“不為什么,就喜歡雷達!雷達是我生命的最愛!”分享了毛院士之所以成為學術泰斗、學為人師取得眾多的創(chuàng)新成果“簡單而又不簡單”的原因。
【樊邦奎簡介】
樊邦奎,中國工程院院士,工學博士,赴美國高級訪問學者,偵察情報技術領域?qū)<摇T倕⒛逞芯克L,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解放軍總裝備部光電子技術專業(yè)組組長,國家“973”計劃項目專家組組長,國家“863”計劃主題專家組成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國際關系學院、陸軍軍官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信工所兼職博導。我軍無人機偵察技術學術帶頭人之一,先后主持多型無人機偵察裝備的研制,攻克無人機偵察體系建模、目標實時定位等多項關鍵技術,研究的成果參加國慶60周年和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各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榮立一、二等功各1次;獲授權發(fā)明專利15項,出版專著4部,帶領團隊獲集體一等功和軍隊科技創(chuàng)新群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