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鳳翔:黑發(fā)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
——弘揚愛國奮斗精神 建功立業(yè)新時代專題報道
發(fā)布日期:2019-01-18 供稿:黨委宣傳部 攝影:宇航學院
編輯:王朝陽 審核:肖雄,、曲虹 閱讀次數(shù):
【編者按】2018年下半年以來,,學校按照黨中央要求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yè)新時代”活動,。2019年,,在祖國即將迎來70周年華誕之際,為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弘揚愛國奮斗精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服務學校發(fā)展建設中心工作,,學校組織力量對老一輩優(yōu)秀教師進行了采訪報道,通過宣傳弘揚老一輩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旨在激發(fā)廣大教師將愛國奮斗作為崇高追求,,爭做“四有”好老師,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做出突出貢獻,。
他是改革開放后獲法國最高學位的第三位中國人,;他是我國著名的力學專家;他熱愛講臺,,熱愛教育,,他說,要對學生無限地好,。他是梅鳳翔,,今年80歲了,在與北理工相伴的日子里,,他是一名幸福的“園丁”,,勤勤懇懇奮戰(zhàn)在教學科研第一線,熟悉他的人無不稱贊他是一位德藝雙馨的人民教師,、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他用自身行動詮釋著自己獨特的為師之道……
“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我的今天,!”
1957年,,遼寧省實驗中學高21班畢業(yè)合影(后排左六為梅鳳翔)
1938年,,梅鳳翔出生在遼寧省沈陽市郊農(nóng)村,因為家貧,,梅鳳翔的父親只能念完兩年“簡師”,,十七歲畢業(yè)后就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員,邊教書邊務農(nóng),。因為家庭生計的困難,,父親一度想讓梅鳳翔去城里投奔親戚學徒成為裁縫,希望兒子能擺脫務農(nóng)的生活,。直到新中國成立,,十一歲的梅鳳翔才能有機會踏踏實實地讀書。1951年,,因為在校表現(xiàn)優(yōu)異,,梅鳳翔被保送到沈陽第十二中學讀初中,1954年,,梅鳳翔初中畢業(yè)的時候,,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他主動提出了想要報考中專的想法,。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班主任張若蘭老師幫助梅鳳翔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張老師的支持下,梅鳳翔考上了當時的東北實驗學校(現(xiàn)為遼寧實驗中學),,進入這所東北三省的重點學校就讀,。
北京大學數(shù)學力學系一般力學57級畢業(yè)合影(后排右三為梅鳳翔)
1957年,梅鳳翔完成了高中學業(yè),,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數(shù)學力學系,,從此,開始了他與力學的不解之緣,。從1957年到1963年,,作為一名新中國的大學生,是梅鳳翔快速成長的6年,,這段在北京大學的求學經(jīng)歷為梅鳳翔日后的學有建樹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功底,。1963年梅鳳翔大學畢業(yè),父親專程去車站接他,,看著已經(jīng)長大成才的兒子,,老父親熱淚盈眶,“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你梅鳳翔的今天,!”這句父親的感言,直到現(xiàn)在,依然讓梅鳳翔深深銘記,,而對黨和國家樸素的感恩之情也伴隨了他的一生,。
北京大學畢業(yè)后的梅鳳翔被分配到北京工業(yè)學院(現(xiàn)北京理工大學)理論力學教研室任教,年輕的梅鳳翔時刻謹記自己作為知識分子的責任,,一刻也未曾放松和懈怠,,將自己在求學路上一貫秉持的踏實認真、持之以恒的信念傾注于教學和科研中,。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梅鳳翔極其注重教學基本功的訓練,,為了做好教學工作,,成為一名合格的助教,梅鳳翔用幾年的時間親自演算了2000多道習題,。1978年前后,,憑借著這股鉆研精神,他整理出了一套“理論力學難題百解”,。這種令人贊嘆的奮斗精神,,也為梅鳳翔今后在非完整力學領(lǐng)域的突出成就,做出了最具說服力的注解——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扎根于長年累月的堅持,,是對學問始終如一、誠心追求的必然,。
“獻給我親愛的祖國”
1982年5月13日,,梅鳳翔參加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論文答辯
如果說新中國的建立讓梅鳳翔這個農(nóng)村的孩子實現(xiàn)了上大學的夢想,那么國家的改革開放則為梅鳳翔的科研人生打開了另外一扇大門,,使他更為直接地接觸到力學研究的國際前沿,,開闊了自己的研究視野,實現(xiàn)了自己在科學研究上的突破,。1981年1月,,梅鳳翔在學校的安排下,獲得了赴法國進修的機會,,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活,,經(jīng)過兩個月的法語培訓后,梅鳳翔來到法國南特高等機械工程學校(ENSM)開始了正式學習,。當時,,已經(jīng)43歲的梅鳳翔非常珍惜黨和國家給予的學習機會,他發(fā)奮努力,,將申請到博士學位做為自己的目標,。“我相當于把北京的辦公室搬到了法國?!泵辐P翔這樣回憶自己在法國的時光,,為了拿下博士學位,在法國的大暑假期間,,梅鳳翔一個人在租住的房子里,,夜以繼日地演算、推導,,歷經(jīng)暑假的奮斗,,前后僅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梅鳳翔完成了博士論文,,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通過答辯,,獲得了法國最高學位——國家科學博士學位,成為改革開放后獲法國最高學位的第三位中國人,。梅鳳翔博士論文主審人Capodanno教授這樣寫道:“梅先生在非完整力學理論方面的貢獻是重大的,。他的工作需要分析力學的極好學識,同樣需要計算的高超技巧……他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有著堅實的知識,,對研究的愛好,對工作的熱情以及值得欽佩的意志,?!?strong>獲得學位之際,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名共產(chǎn)黨員,,梅鳳翔的心中充滿了報國之志,他在學位論文的扉頁上寫下了“A ma chère Chine”(獻給我親愛的祖國),,以表達對祖國的深厚情感,。
每每想起這些,梅鳳翔都充滿了自豪和國家的感激,,“如果沒有共產(chǎn)黨,、新中國的培養(yǎng),我就不可能上大學,,如果沒有國家的資助和學校的支持和信任,,我也就不能出國,更沒有我如今的成就,!”這是他最為真實的感情,。梅鳳翔將對祖國的感恩化為對學術(shù)孜孜不倦的追求,化為他為國培育英才的傾心投入,?! ?/p>
“搞科研必須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毅力”
1978年,,梅鳳翔曾想把自己寫成的一本關(guān)于非完整力學的書稿出版,卻連續(xù)遭到了兩家出版社的拒絕,,原因都是出版社認為梅鳳翔研究的東西沒有價值,,看到書稿就這樣被扔到了一邊,自己的心血沒有被認可,,反而被打上“沒有用”的標簽,,梅鳳翔對自己研究方向感到了深深的迷茫和困惑。就在這個時候,,梅鳳翔的恩師北京大學朱照宣教授告訴他:“中國這么大,,搞什么的都應該有……你應該像一顆釘子一樣釘在那里,不要改,!”
時間來到八十年代,,在法國獲得博士學位的梅鳳翔,開闊了自己的學術(shù)視野,,提升了自己的科學研究能力,更加認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大有可為,?;貒螅^續(xù)扎根于非完整力學的教學和科研,,這一干就是一輩子,。梅鳳翔常說,搞科研必須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毅力,,正是這股精神鼓勵著他持之以恒,、勇往直前。從1963年起,,梅鳳翔就開始學習并研究非完整力學,,幾十年間,他像一頭老黃牛一樣在非完整力學研究領(lǐng)域辛勤耕耘,,正是這份無悔的堅持,,使他在 “已經(jīng)研究了200多年,沒啥搞頭”的非完整力學領(lǐng)域,,做出令人矚目的成就,,書寫了人生精彩。
1997年,,國家教委基礎力學課程指導小組成員合影(一排右五為梅鳳翔)
迄今為止,,梅鳳翔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400余篇。1985年,,《非完整系統(tǒng)力學基礎》成為國內(nèi)非完整力學領(lǐng)域的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學術(shù)著作,,在國內(nèi)發(fā)行5000冊,,被國內(nèi)外引用300多次;1996年,,《Birkhoff系統(tǒng)動力學》的出版,,引發(fā)國內(nèi)計算數(shù)學和計算力學界的關(guān)注;2000年,,長篇文章“非完整力學”(Nonholonomic Mechanics)在國際權(quán)威評論《美國應用力學評論》發(fā)表,,使中國在該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得到國際認可;2004年,,46.7萬字的《約束力學系統(tǒng)的對稱性與守恒量》出版……眾多的論著和成果,使梅鳳翔得到了國內(nèi)外同行的認可,。作為經(jīng)典力學專家,梅鳳翔在非完整力學,、Birkhoff系統(tǒng)動力學,、對稱性與守恒量研究領(lǐng)域成績斐然。梅鳳翔作為我國非完整力學研究的倡導者和學術(shù)帶頭人之一,,組建了非完整力學的中國學派,,推動我國力學事業(yè)的發(fā)展。
“作為教師最高興的是學生超越自己”
梅鳳翔進行講座培訓
梅鳳翔不僅是著作等身的學者,,更是桃李滿天下的優(yōu)秀教育者,,“為人師表”是梅鳳翔的行為準則。2003年,,梅鳳翔獲首屆全國高校教學名師獎,。
2009年,梅鳳翔在良鄉(xiāng)校區(qū)講授理論力學
梅鳳翔說:“作為教師最高興的是學生超越自己,,培養(yǎng)出高水平的人才,。” 梅鳳翔在教學上,,不僅態(tài)度認真嚴謹,,而且極其注重教學方法的使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做到因材施教,,教學相長,,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學生超越自己,。給本科生上課,,梅鳳翔喜歡啟發(fā)學生的科研思維,一步步引導學生萌發(fā)科研意識,,而給研究生上課,,他就會引導學生找尋新的研究點,并鼓勵他們積極探索,。即便是同一個班的學生,,因為知識背景和興趣不同,,梅鳳翔也會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們補充不同類型的知識,指導他們關(guān)注不同類型的方向,,鼓勵他們在交叉學科謀求發(fā)展,,獲得突破。 上過梅鳳翔課的學生,,一方面折服于他的學識之深,、學問之精,另一方面也被他課程中碰撞的思維火花所吸引,。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梅鳳翔一直保持著親自演算題目的習慣,,他總是告誡自己和學生,,不要因為題目簡單而輕視,在學問上要大膽創(chuàng)新,,但更要細心求證,。
1988年,梅鳳翔指導研究生學習(左三為梅鳳翔)
從參加工作到退休以后,,梅鳳翔在教學第一線奮戰(zhàn)了近60年,,他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理論力學,、分析力學,、非完整力學,、運動穩(wěn)定性,、動力學逆問題、“Birkhoff”力學,、李群和李代數(shù)應用等多門課程,。甚至在退休后,年過七十的梅鳳翔,,還為本科生上了整整一學年,、104學時的理論力學課。
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和優(yōu)秀教師,,梅鳳翔是“道德”“文章”并重的典范,,他一直把“道德”放在“文章”之前,“先做人,,然后做文章”,,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更是這么教育自己的學生的,。梅鳳翔常常用自己的經(jīng)歷教育學生,,要有社會責任感,要好好珍惜改革開放的好時代,,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在梅鳳翔的精心呵護下,,一批青年人才在非完整力學領(lǐng)域脫穎而出,。
梅鳳翔幾十年如一日,培養(yǎng)了碩士生12名,,博士生18名,,指導訪問學者13名,這其中已有7人晉升教授,,兩人出任大學校長,。三尺講臺染白了頭發(fā),如今桃李滿天下,,梅鳳翔用自己教書育人,、潛心科研的實際行動,感恩黨和國家的培養(yǎng)?,F(xiàn)在,,梅鳳翔的學生們傳承著他的“釘子精神”,踏踏實實地在各自的崗位上愛國奮斗,、敬業(yè)奉獻,。
從建設新中國的火熱年代,,到改革開放的蓬勃發(fā)展,,梅鳳翔胸懷愛國之志,始終奮斗不輟,,在時代大潮中,,用自己的精彩,為事業(yè)書寫了華章,。新時代,,我們每一位北理工人,應該自覺承擔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愛國奮斗,建功立業(yè),。
(部分內(nèi)容來源于《國家級教學名師梅鳳翔——德藝雙馨的人民教師》《三尺講臺四十載 分析力學領(lǐng)軍人——記德藝雙馨的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梅鳳翔教授》《德藝雙馨的人民教師——記梅鳳翔教授》文章)
【人物名片】梅鳳翔,,男,1938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一般力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一項為重點項目。研究成果獲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400余篇,涉及非完整力學,,Birkhoff力學,,對稱性與守恒量等,主持的教改項目“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于2005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代表作有《非完整系統(tǒng)力學基礎》(1985),,《約束力學系統(tǒng)的對稱性與守恒量》(2004),《微分方程的分析力學方法》(2012),。1989年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稱號,。1992年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3年獲得“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