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情 國防心——我校暑假社會實踐延安行紀實
發(fā)布日期:2005-09-27 閱讀次數(shù):
張春程
〖第 675 期 綜合新聞〗
為了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和我校建校65周年,重溫歷史,了解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學習延安精神,校團委特組團赴延安和西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團由全校各學院的本科生、碩士生代表以及專職團干部共21人組成。社會實踐以“延安情、國防心”為主題,實踐內(nèi)容主要包括革命圣地參觀、國防企業(yè)座談、優(yōu)秀校友走訪、老校址尋根等活動。
7月18日,社會實踐團抵達延安,寶塔山、延河、窯洞、紅軍等等這些是我們的兒時故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內(nèi)容一下子全部出現(xiàn)在眼前。在延安,我們參觀了寶塔山、鳳凰山、楊家?guī)X、棗園、延安革命紀念館、南泥灣等革命舊址,認真聽取了了向?qū)У慕榻B,了解了革命前輩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所做出的豐功偉績以及老區(qū)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所做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有人說中國革命的歷史在延安,中國革命的搖籃是窯洞。一個個小小的院落、一口口簡陋的窯洞、一張書桌、幾把椅子,就是在這樣一個普通簡單的地方,中國共產(chǎn)黨指揮了一場世界震驚的歷史變革。在眾多的革命舊址中,楊家?guī)X的中央大禮堂是比較著名的一個,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正是在這次會議中,毛澤東思想被首次提出并被確定為我黨的指導思想,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指明了方向。在我們參觀時,“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的標語依舊清晰可見。
今年恰逢我校建校65周年,所以探尋我校舊址是此次延安行意義重大的任務。探尋我校舊址,可謂是頗費了一番周折,在一名向?qū)У膸ьI并詢問了很多老鄉(xiāng)之后,我們終于找到了我校“延安自然科學院”舊址的石碑。石碑對我校的前身,延安自然科學院做了介紹。看到石碑中,“自然科學院作為中共歷史上第一所理工農(nóng)大學,既是邊區(qū)自然科學的最高學府,又是邊區(qū)自然科學學術(shù)活動的中心”,一種身為理工學子的驕傲與自豪油然而生。
歲月的沖刷使得石碑滿身泥土,塵埃。我們找來清水和抹布,大家輪流仔細的擦洗石碑,一種對于母校的無聲之愛在每個人的心中流淌。隨后,我們又來到了學校當年作為教室的窯洞。歷經(jīng)65載的風雨,窯洞依舊是挺拔與堅固。現(xiàn)在窯洞中住的是當?shù)氐陌傩眨覀儙讉€與老鄉(xiāng)熱情交談。他們談到了自然科學院的歷史和發(fā)展,并提到經(jīng)常有我們理工大學的老師或?qū)W生來這里尋根。老鄉(xiāng)們祝我們北京理工大學越來越輝煌。
7月22日,我們到達西安,開始走訪西安飛機制造集團和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了解我國在國防航空航天領域所取得成績。
紅色的歲月,延安情;綠色的青春,國防心。65年來,有多少理工人為國家建設努力奮斗,又有多少理工學子放棄大都市的繁華遠赴邊遠的軍工企業(yè)默默奉獻。這都是因為我們北理工的“團結(jié)、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的理工精神和一顆對于祖國國防事業(yè)貢獻之心的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