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規(guī)??涨?/h3>
發(fā)布日期:2005-10-22 閱讀次數(shù):
〖第 676 期 綜合新聞〗
我校成功舉辦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
本報訊 作為校慶65周年的大型活動之一,,由我校承辦的“2005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光學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學科)于9月23日隆重開幕,。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馮長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李軍,,國防科工委人教司助理巡視員蘇秀華,,科學技術部辦公廳副主任梅永紅,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副主任王戰(zhàn)軍,,校領導焦文俊,、匡鏡明、楊賓,、趙長祿,,校內外8位院士出席了開幕式,學術點評專家,、各兄弟院校的帶隊老師,、與會博士生代表500余人等參加了開幕式。
“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是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的重要項目,,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主辦,,論壇以“啟迪智慧·推進創(chuàng)新”為主題,旨在為全國相關學科領域博士生提供一個高起點,、大范圍,、多領域的學術交流平臺。
開幕式由論壇組織委員會主任,、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楊賓主持,論壇指導委員會主任匡鏡明校長致開幕詞,,國防科工委,、教育部領導在會上發(fā)表了講話。
本次學術論壇設有光學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學科三個分論壇,分別由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協(xié)辦。論壇收到8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博士生投遞的學術論文,,經過論壇學術專家委員會的評審,,共錄用了65個單位的博士生學術論文441篇,其中錄用宣讀論文261篇,,錄用張貼論文180篇,,并編輯印制了論文集和光盤,論壇還將推薦優(yōu)秀論文在《光學技術》,、《光電工程》,、《紅外技術》和《紅外與激光工程》等雜志上發(fā)表,出版《兵工學報》和《機械工程學報》論文專輯,。論壇得到了19 位院士的指導,,有65位院士、教授專家出席論壇并作學術點評,,18位院士,、專家作了專題報告;組織了7場學術沙龍,,組織參觀了科技公司,、實驗室和中國“十五”科技成果展。
論壇專家的學術報告,、專題演講,,涉及了世界和我國科技發(fā)展前沿、趨勢與展望,,涉及了我國研究生的教育和培養(yǎng),,涉及了學科領域內具有針對性的研究課題,使與會的博士生同學開闊了視野,,吸收了新的思想,,激發(fā)了新的思維,受到了博士生同學的廣泛歡迎,。會場氣氛熱烈,,學術氛圍濃郁,達到了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申玉)
北京國際車輛動力學高層學術論壇舉辦
本報訊 9月24日~25日,,由我校,、北京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聯(lián)合主辦的“2005北京國際車輛動力學高層學術論壇”在京舉行,。代表國際一流水平的知名車輛專家學者與來自企業(y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幾十名代表匯聚一堂,共同交流和探討車輛系統(tǒng)動力學的學術研究現(xiàn)狀和技術發(fā)展趨勢,。
此次學術論壇特邀著名的國際車輛系統(tǒng)動力學專家H.B.Pacejka教授擔任主席并做主題報告,。H.B.Pacejka教授擔任國際車輛系統(tǒng)動力學協(xié)會主席、國際車輛系統(tǒng)動力學雜志主編,。 H.B.Pacejka教授結合自己的研究情況就輪胎力學的研究進展和車輛系統(tǒng)動力學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作了發(fā)言,,激發(fā)了與會人員的強烈興趣。
兩院院士,、著名車輛系統(tǒng)動力學專家沈志云作了題為《空氣動力學主導下的地面高速交通系統(tǒng)》的精彩報告,。工程院院士,、著名的車輛系統(tǒng)動力學專家郭孔輝就汽車產品開發(fā)中的動力學問題及解決途徑進行了深刻闡述,。工程院院士劉友梅就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情況和發(fā)展趨勢作報告。
會上還有其他10多位中外專家,、學者作了學術報告,,并就車輛系統(tǒng)動力學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車輛動力學高層學術論壇的成功舉辦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H.B.Pacejka教授特別指出:“此次學術活動對車輛系統(tǒng)動力學的關鍵技術問題和發(fā)展趨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有力地促進了車輛系統(tǒng)動力學的發(fā)展,,會議非常成功”,,并“期待著下屆學術論壇早日舉辦”。
(陳瀟凱)
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舉辦多種學術研討會
本報訊 學院的校慶活動從23日主辦“第一屆北京理工大學-東京工業(yè)大學機械工程專題學術交流會”和“全國博士生論壇機械學科分壇”拉開了序幕,。
9月23日,,學院主辦的第一屆北京理工大學-東京工業(yè)大學機械工程專題學術交流會在國際教育交流中心舉行。會議由楊樹興副校長主持,,匡鏡明校長致歡迎詞,,東京工業(yè)大學副校長下河邊明,我校常務副校長李志祥作特邀演講,。會上有13名中日專家,、學者做了學術報告,大會論文集共收錄了35篇中日學者的論文,。學院的領導和教師,、研究生代表140余人參加了交流會。
23日下午2點,, 2005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之機械工程學科分論壇開幕式在熱烈的氣氛中拉開了帷幕,。可容納300余人的7號教學樓報告廳里座無虛席,。在隨后的三天時間里,,機械學科分論壇無論是大會報告還是分會場交流都秩序井然,處處洋溢著嚴肅而熱烈的氣氛。此次機械工程學科分論壇得到了全國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廣大博士生的熱情關注和積極參與,,共收到論文400余篇,,經過審閱錄用256篇,列入宣講的136篇,,以張貼形式交流的120篇,。大會交流中的優(yōu)秀論文將推薦給《機械工程學報》登載。除會場交流外,,分論壇還組織了學術沙龍,、參觀、座談等交流活動,。
9月24日,,學院在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第一會議室主辦了中日專家機械工程專題學術報告會。黨委副書記侯光明到會致歡迎詞,。學院的部分師生,、日本東京工科大學教授以及日本汽車研究所、日本株式會社北村制造所,、日本三峰公司等企業(yè)界的專家參加了報告會,,并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會后,,項昌樂院長等部分院領導與參會的日本專家就進一步的合作事項進行了會談,。
生命科學與人才培養(yǎng)研討會召開
本報訊 9月24日,為迎接我校65周年校慶,,“生命科學與人才培養(yǎng)——生命學院院長國際研討會”在我校召開,。本次研討會由我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組織承辦,邀請了來自國防科工委,,中國科協(xié),,國內外十幾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的生命科學專家。國防科工委科技與質量司朱鑫璋處長,,中國科協(xié)書記處書記馮長根教授,,我校副校長趙顯利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等參加了研討會。
研討會上,,國內外專家針對我國目前生命科學及學科的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另外與會的各個高校院所的生命學院的負責人著重從生命科學人才培養(yǎng)的角度,,論述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養(yǎng)模式和發(fā)展思路,。特別是國防科工委委屬高校的生命學科的發(fā)展更是本次研討會的重要話題之一。通過這次研討會,,不僅交流了學術思想,,也對各個單位的教育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
(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