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教學理念,突出英語教學的人性化
發(fā)布日期:2005-11-07 閱讀次數:
錢淤云 劉芳
〖第 678 期 文學藝術〗
秋高氣爽,又一個教師節(jié)滿載著收獲來臨了:我校有6項教學成果獲2005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以我校為主承擔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項目《探索英語網絡教學新模式,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力》榮獲一等獎,,這是我校從2001年開始率先探索改革,2004年被教育部確認為直抓的試點項目,。該項目主要成員是:劉芳,、宮力、閆達遠,、楊敏(圖中從右至左),。
這個牽動著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課題是如何提出的呢?它將引起怎樣的改革,?帶來何等的變化,?讓我們帶著好奇和興奮分享教師們利用網絡教學軟件和教材,改革英語課程體系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改革的背景
大學英語教學在本科生的基礎學習階段占有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大學英語教學卻遠遠不能適應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和進程。突出問題表現在大學英語授課以教師為中心,,以通過考試為目的,,學生缺乏練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和寫作能力普遍較低,。特別是1999年本科生擴招之后,我校不得不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使得問題更為明顯和嚴重,。學生們英語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由于我們的英語授課班級擴大到了60到80人,,課堂也只能采取教師滿堂灌的形式,,教師和同學之間,同學和同學之間根本沒有交互,,導致同學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越來越低,。數據顯示,1999年之后,,我校的四級通過率急劇下降,,一次通過率從90年代初的百分之九十幾直線下降到了2002年的百分之五十九。
在這樣的形勢下,,從2001年起,,我校啟動了校級大學英語教學改革,。2003年教育部啟動了全國性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由于我校在之前已經有了幾年的系統(tǒng)調查研究和多次論證,,因此積極參與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項目”,通過試點班建設,,研究如何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當中,,實現英語教學個性化,提高英語教學效率,。2004年,,我校成為教育部大學英語改革直抓試點示范單位。人文學院外語系的教師們以尊重語言學習者個體差異為前提,,對大學英語教學體系,、模式、教學方法及評估手段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嘗試,,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如何合理,、有效利用網絡教學軟件和教材,改革英語課程體系,,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新路徑,。
改革的措施
——這涉及到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設計,、評估手段等等各個方面,是一個全校性的系統(tǒng)工程,。
參與改革的教師們在英語教學改革中遵循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原則,強化對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訓練,,全面提高聽說能力,。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改革課程體系,,將大學英語課程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階段和提高階段,,基礎階段占計劃內總學時的75%,,提高階段占總學時的25%。
在新的課程體系下建立了一套在網絡環(huán)境下,,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培養(yǎng)綜合英語應用能力的全新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鮮明特點有:第一,,視聽說技能與讀寫譯技能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這一點從課時分配上可以體現,,克服了原教學體系重讀寫、輕聽說的弱點,。第二,,視聽說課與讀寫譯課均安排了自主上機和面授課時間,充分利用自主上機學習與教師面授的綜合優(yōu)勢,。第三,,單辟64學時用于專項英語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目標等等進行選修,,確保學生揚長補短。
在新的教學體系和模式下,,視聽說課的改革力度很大,,學生完全可以通過上機學習和面授課實現自主化學習,每周在固定的時間段上機學習視聽說教學軟件,,教師通過管理平臺針對學生的上機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進行面授輔導,,授課內容劃分為三類主要活動:第一類活動是根據每周上機學習內容組織對話練習,目的是檢查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情況,;第二類活動是設置情景或語境,,組織角色扮演、訪談活動,,目的是有意識地使學生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第三類主要活動是看圖說話,然后開展自由討論,,目的是促使學生靈活自如運用語言,,將語言知識轉化為交際能力。
讀寫譯課也采用學生自主上機學習與教師面授的模式,。讀寫譯網絡教學軟件對于篇章的語言講解非常詳盡,,學生通過網絡學習理解篇章中的語言點,教師在課堂上側重點是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挖掘文章的深層含義,、分析文章的寫作技巧、點評學生的習作,。這樣既利用了教學軟件的優(yōu)勢,,又保留了傳統(tǒng)的讀寫譯課中的精華部分。
但是自主學習絕對不是自由學習,,必須要有制度化的監(jiān)測和管理,。因此,嚴格的過程性評估是保證自主學習效果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計算機管理平臺對學生的網上學習情況有詳實的記載,,教師要隨時查看并了解某一個班或者某一名學生對某一級,、某單元的學習情況,以便在面授課時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和訓練,。同時教師們在改革過程中,,對過程性評估手段作了一系列嘗試,如每學期進行期末口語測試,,以及時檢測和反饋學生的口語能力,。同時利用計算機技術,,實行學生網上約考,,建設考官隊伍,實行考教分離,。這樣對學生進行過程性管理和質量控制,。
改革帶來的變化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決不僅僅是引入了計算機輔助教學,而是整個教學理念的變化,,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過去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是知識的載體,,課堂上通過教師的講授傳遞信息。現在則是通過計算機教學軟件為學生們輸入信息,,使學生們通過畫面來學習不同情景下的語言,,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各種課堂活動設計,讓學生們來實際運用這些語言,。因此在新的教學體系和模式下,,教師角色產生了一系列變化,教師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者這一單一角色,,而且是語言交際環(huán)境的營造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者,、學生學習潛能的挖掘者。
新的教學模式下,,英語教學逐步從靜態(tài)走向動態(tài),,學生可以接觸到“使用中的語言”,學生在交際中學習,,在學習中交際,,使英語學習成為一種樂趣。同時,,英語教學不僅表現了個性化,、情景化和趣味化特征,,而且還突出表現了人性化特征。教師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關注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并給予積極的反饋,,產生正面效應。
多年的努力,,終結出豐碩的成果,;成果的取得離不開那些愛崗敬業(yè)的辛勤耕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