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入學季】承八秩精神,續(xù)時代華章
——北理工校長張軍院士在2020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發(fā)布日期:2020-10-10 編輯:吳楠 審核: 閱讀次數(shù):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金秋時節(jié),碩果飄香,。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2020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此時此刻,,相信告別中學生涯,,步入大學殿堂的同學們憧憬已久,期待已久,。五湖四海為一志,、天南地北共此時。北京理工大學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928名本科新生,,你們當中年紀最小的特立書院學生張良秀只有14歲,,有140余人次高考單科滿分,還有來自61個國家的202名留學生通過線上線下報到,,愿你們在北理工成長成才,;精工書院的韓重華、睿信書院的孟一丁,、求是書院的郭婧怡,、明德書院的胡術桐等20位同學的生日就在今天,,祝你們生日快樂。在此,,我代表趙長祿書記,,代表北京理工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向新同學們表示衷心的祝賀,,歡迎你們,,新一代的北理人!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各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推動構建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展現(xiàn)出人類在重大災難面前的巨大勇氣、堅定決心,。14億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zhàn)略成果,,創(chuàng)造了人類與疾病斗爭史上的奇跡。在這場保衛(wèi)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戰(zhàn)役中,,我們忘不了白衣為甲,、逆行出征的醫(yī)護人員,爭分奪秒,、奮力攻關的科研人員,,不辭辛勞、默默奉獻的志愿者等等,,千千萬萬個平凡英雄,,匯聚成戰(zhàn)勝疫情的強大力量。對于同學們來說,,你們也是這段特殊歷史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以“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的毅力與實力,,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你們的到來,,為北京理工大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
半個月前,,學校成功舉辦了建校80周年紀念大會,。從延安走來的一代代北理人,櫛風沐雨、砥礪前行,,走出了一條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和領導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紅色育人路”,,一條矢志國防、服務戰(zhàn)略的“強軍報國路”,,一條開放包容,、交叉融合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路”,以實干篤行的精神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書寫“奮進之筆”,。
紅色,,是北理工育人的鮮亮底色。從誕生于延安烽火到奮進新時代,,我們先后培養(yǎng)了一批批“革命通材,,業(yè)務專家”、新中國第一代“紅色國防工程師”,,一代代學子成長為領軍領導人才,,“延安根、軍工魂”是北理工永恒不變的紅色基因,。80年春華秋實,,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北理工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在“紅色育人路”上傳承延安精神,堅守育人初心,。
報國,,是北理工興學的核心使命。作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yè)院校,、首批進入“211工程”“985工程”和“雙一流”建設A類行列高校,,拱衛(wèi)國家安全是北理工與生俱來的使命。無論是廣場閱兵還是沙場點兵,,學校參與研制的裝備數(shù)量和深度均位居全國高校首位,。80年矢志不渝,伴隨著我國國防事業(yè)發(fā)展,,北理工始終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在“強軍報國路”上貢獻尖端成果,鍛造國之利器,。
創(chuàng)新,,是北理工發(fā)展的動力源泉。從研制新中國第一個大型天象儀,、第一枚二級探空火箭,、第一輛輕型坦克……到新時代在新能源汽車,、復雜信息系統(tǒng)、數(shù)字孿生技術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改革創(chuàng)新始終是推動北理工發(fā)展的不竭動力,。80年勇攀高峰,伴隨著我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北理工始終堅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路”上堅持守正出新、扛起責任擔當,。
當前,,我們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yōu)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希望你們抓住機遇,,修身立德,、厚學篤行,以全新的視野,、過硬的本領,,肩負起新時代歷史使命。借此機會,,我想送給同學們幾句話,。
一是立志立德,苦干實干,。建校80周年紀念晚會“火紅的新年”節(jié)目,,講述了新中國炸藥制造工藝學科奠基人,我校周發(fā)岐教授的事跡,。他早年赴法勤工儉學,,獲博士學位后毅然回國,著眼國家戰(zhàn)略急需,,知難而上,,帶領團隊攻堅克難、負重致遠,,籌建新中國第一個火炸藥專業(yè),,為我國含能材料學科發(fā)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同學們,,希望你們以周發(fā)岐先生為榜樣,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做胸懷壯志,、愛國奮斗的新時代青年。
二是學精學深,,篤實求是,。你們在校園早讀時,或許會遇到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先生,,他就是我國寬束電子光學理論的開拓者與奠基人,,周立偉院士。上世紀六十年代,,他被推薦赴蘇留學,,在蘇期間堅守國家急需專業(yè)方向,孤獨求索,、精深求是,,去過最多的地方就是列寧格勒謝德林圖書館和蘇聯(lián)科學院圖書館。學成歸來的周立偉在國家“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攻克“夜視”技術難題,,為我國微光夜視領域創(chuàng)新發(fā)展奠定基礎。同學們,,希望你們以周立偉先生為榜樣,,守正致遠、精益求精,,做明德精工,、執(zhí)著追夢的新時代青年。
三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敢為人先,。“我們要在宇宙空間占一個位置”,是“拓天之路”上北理人的雄音偉志,。相信大家對“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印象深刻,,這其中,離不開我校國家“杰青”崔嵬教授的貢獻,。從1994年進入北理工求學至今,,崔嵬在毛二可院士創(chuàng)新團隊帶領下,瞄準“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干前人沒干成的事,勇于創(chuàng)新,,技術成果應用于國家重大工程,,終獲2019年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同學們,,希望你們向崔嵬教授學習,,開拓進取,、團結協(xié)作,做創(chuàng)新包容,、篤實力行的新時代青年,。
四是時代擔當,不辱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自然科學院時期,,我校教師樂天宇帶領教員發(fā)現(xiàn)南泥灣,,支撐邊區(qū)生產建設。被譽為“中國槍王”的朵英賢院士,,擔任多型槍械的技術總負責人,,成果作為主要裝備列裝部隊。國產某新型坦克發(fā)動機總設計師劉福水教授,,傾其一生攻關軍用車輛動力瓶頸,,為維護國家安全作出突出貢獻……一代代北理人勇挑重擔、不辱使命,,用實際行動譜寫和平與發(fā)展的篇章,。同學們,希望你們接過前輩的接力棒,,做勇于奉獻,、堪當大任的新時代青年。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80歲的北理工在此時,,遇見了18歲的你們。作為新時代青年,,與國家同楫同舟,與時代同向同行是你們的前進方向,,“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chuàng)新包容,,時代擔當”是你們的成功密碼。我期待20年后,,百年校慶之時,,你們意氣風發(fā),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è),;30年后,,本世紀中葉,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之時,你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姿態(tài),,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成為引領時代的中流砥柱、民族復興的堅實脊梁,!
最后,,祝大家開學愉快!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