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北理工校長胡海巖:大學國際化要“和而不同”
發(fā)布日期:2009-06-17 閱讀次數(shù):
原文鏈接:http://www.gmw.cn/content/2009-06/15/content_934184.htm
來源:《光明日報》2009年6月15日第6版 摘編:新聞中心 國慶
主持人語:經濟全球化要求大學能夠培養(yǎng)出具有國際視野和創(chuàng)新精神,、能適應國際競爭環(huán)境的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對象的國際競爭能力與大學的國際化程度和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那么,大學在國際化進程中應該堅持怎樣的方向,?6月14日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行的“2009中國—西班牙大學校長論壇”上,16位大學校長就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報北京6月14日電 大學國際化決不意味著“美國化”,也不是“俄國化”,、“歐洲化”,而是博采眾長,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和教育模式,從而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格局——北京理工大學校長胡海巖認為,。
胡海巖說,目前世界上大學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已經從學生交流發(fā)展到課程、學分轉換和認證,。與歐洲國家大學不同,中國的現(xiàn)代大學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向西方學習的產物,可以說也是一種“國際化”的產物,。在一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中國大學也有許多“本土化”的努力。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多樣性,與后發(fā)展國家的選擇性,、民族性的矛盾,在高等教育制度的變革上體現(xiàn)得十分充分。
胡海巖提出,中國的大學應當從中國社會的特定需求出發(fā),在解決中國問題的過程中博采眾長,確定自己的發(fā)展定位,形成不同的辦學特色和教育模式;可以通過高等教育系統(tǒng)自身的多樣化走向國際化,從而形成一種中國儒家先賢所說的“和而不同”的文化格局,。
推動學校國際化進程,胡海巖認為應當特別注重文化多元化在國際化教育中的顯著地位,同時強調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幫助學生在跨文化的教育中提高比較,、分析、綜合,、借鑒乃至掌握和運用的能力,運用世界文明的視野,提高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