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曹傳寶:曹老師和他的“巴鐵”學生們
發(fā)布日期:2014-03-17 供稿:黨委宣傳部 趙琳 學生記者 肖海洋 攝影:新聞中心 斯君
編輯:新聞中心2 趙琳 閱讀次數(shù): 桌子上,、桌子下,、柜子里,、椅子邊,、墻角······本來就不怎么寬敞的二十平米辦公室,,被到處放滿的書以及學術期刊堆得密不透風,。最令人望而生畏的是墻邊的立柜不僅里面塞滿了書,,上面也放了近半米高的書,,加起來足有兩人高,。這里,,就是曹傳寶老師的辦公室,一個令人心生崇敬的地方,。
曹老師是九四年來到我校任教的,,至今已有足足二十年了。二十年聽起來很漫長,,但是一旦投入到研究視野中,,卻感覺很短暫。曹老師寫就的國際高水平論文數(shù)百篇,,申請專利三十余項,,帶出的優(yōu)秀碩士生、博士生逾五十人,,還被評為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這些榮譽已足夠耀眼,但還有另一個桂冠屬于曹老師:我校指導外國博士留學生最多的導師,。
謙如常而文非常,,束以嚴而得逾彰
謙虛、低調是曹老師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成果等身,,但鮮見于報道;桃李芬芳,,卻平淡代之,。至今從曹老師那里畢業(yè)的外國留學生已有三屆,現(xiàn)在仍在實驗室里活躍著的外國留學生,,多達七人,,包括了四屆博士生,,他們都來自巴基斯坦。其實,,每年申請跟曹老師讀博士的留學生都有數(shù)十位,,但由于名額限制,能獲得機會的都是極為優(yōu)秀的學生,。說起曹老師和留學生結下的不解之緣,,還要從曹老師帶的第一個留學生開始。
曹老師帶的第一個博士留學生叫瓦赫德,,是巴基斯坦人,。2007年開始讀博,現(xiàn)在已畢業(yè)三年了,。他最初來我校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撰寫了的科研計劃書是有機光電方面的。但是,,瓦赫德讀了一段時間后,,在參觀了各個實驗室并閱覽了各位導師的論文后,瓦赫德明確了自己的學習專業(yè)和研究方向:讀曹老師的材料專業(yè),!
興趣幫助他邁出了決定方向的一大步,,但是要想取得夢想的成果,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道坎就是語言關,。在曹老師的耐心溝通和細心指導下,瓦赫德很快熟悉了實驗室環(huán)境,,確立了興趣方向,,全力扎進材料科學的研究領域,知識水平提升迅猛,。在讀博士期間共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來中國學習收獲知識的同時,瓦赫德也收獲了一份沉甸甸的友誼---與曹老師之間深厚的師生情誼,?;貒螅吆盏吕迷谥袊鶎W為巴基斯坦的科學研究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巴基斯坦召開國際學術會議時,,邀請曹老師作為特邀嘉賓作學術報告。現(xiàn)在瓦赫德還常常想起遠在中國的老師,,常通過電子郵件交流學術心得,。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瓦赫德從跟著曹老師學習開始,就經(jīng)常向大家推薦曹老師,,讓很多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們羨慕不已,,因此每年都有很多學生申請讀曹老師博士,曹老師不得不把很多留學生介紹到自己的同事那里,。
對于外國留學生,,曹老師的要求非常嚴格?,F(xiàn)在北理工的博士教育為四年,,第一學期是課程學習,之后在實驗室做研究,。同時,,每周都會以實驗室為單位開總結交流會,匯報進展,,解決問題,。中國學生的標準如此,留學生亦然,。由于留學生在第一學期聽課較為費力,,曹老師就給他們推薦教材,專門指導,,每門課都必須合格,。“不能來這里混文憑,,不能把語言當作學習不好的借口,,選好方向,耐下心來,,一定會得到拿得出的成果,。”曹老師經(jīng)常用這句話來激勵,、教育留學生們,。
在曹老師高標準的要求和耐心的教導下,每個留學生都能得到滿意的成果,,他們公開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和質量都高于學校對外國博士留學生的要求,。
曹老師帶的第一個博士留學生叫瓦赫德,,是巴基斯坦人,。2007年開始讀博,現(xiàn)在已畢業(yè)三年了,。他最初來我校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撰寫了的科研計劃書是有機光電方面的。但是,,瓦赫德讀了一段時間后,,在參觀了各個實驗室并閱覽了各位導師的論文后,瓦赫德明確了自己的學習專業(yè)和研究方向:讀曹老師的材料專業(yè),!
興趣幫助他邁出了決定方向的一大步,,但是要想取得夢想的成果,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道坎就是語言關,。在曹老師的耐心溝通和細心指導下,瓦赫德很快熟悉了實驗室環(huán)境,,確立了興趣方向,,全力扎進材料科學的研究領域,知識水平提升迅猛,。在讀博士期間共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來中國學習收獲知識的同時,瓦赫德也收獲了一份沉甸甸的友誼---與曹老師之間深厚的師生情誼,?;貒螅吆盏吕迷谥袊鶎W為巴基斯坦的科學研究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巴基斯坦召開國際學術會議時,,邀請曹老師作為特邀嘉賓作學術報告。現(xiàn)在瓦赫德還常常想起遠在中國的老師,,常通過電子郵件交流學術心得,。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瓦赫德從跟著曹老師學習開始,就經(jīng)常向大家推薦曹老師,,讓很多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們羨慕不已,,因此每年都有很多學生申請讀曹老師博士,曹老師不得不把很多留學生介紹到自己的同事那里,。
對于外國留學生,,曹老師的要求非常嚴格?,F(xiàn)在北理工的博士教育為四年,,第一學期是課程學習,之后在實驗室做研究,。同時,,每周都會以實驗室為單位開總結交流會,匯報進展,,解決問題,。中國學生的標準如此,留學生亦然,。由于留學生在第一學期聽課較為費力,,曹老師就給他們推薦教材,專門指導,,每門課都必須合格,。“不能來這里混文憑,,不能把語言當作學習不好的借口,,選好方向,耐下心來,,一定會得到拿得出的成果,。”曹老師經(jīng)常用這句話來激勵,、教育留學生們,。
在曹老師高標準的要求和耐心的教導下,每個留學生都能得到滿意的成果,,他們公開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和質量都高于學校對外國博士留學生的要求,。
教學生循序善誘,享生活張弛皆有
為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僅有嚴要求還是不夠的,,曹老師還善于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讀博士的第一件事自然是選題,,選題的好壞與寬窄直接決定了最終能得出什么程度的成果,。一般情況下,曹老師都會在詳細了解一個學生之后,,給他一個適合他去做的方向,。面對一些已有堅決立場的同學,,曹老師并不反對,而是根據(jù)他們的興趣,,因材施教,,鼓勵他們積極去嘗試,幫助他們在最短的時間認識到他們自己的想法是應該堅持的,,還是應該調整的,,這樣既不會白白浪費大量時間,又讓學生選擇了正確的方向,?!皬膩聿灰p易命令學生去做什么,而是要引導他們自己主動地去做,?!边@是曹老師一貫堅持的為人師表的原則。
工作中的曹老師是一個嚴厲的人,,生活中的曹老師卻很和藹,。在實驗室里大家都專心于研究,氣氛一般比較沉悶,。為此,,業(yè)余時間曹老師常常會和學生們一起去打羽毛球,通過打球來聯(lián)絡感情,,放松心情,。“和曹老師一起打球有一種說不清楚的快樂感”,。留學生們在運動中見識到了曹老師運動中的開朗與颯爽,。幾乎每周都會去打打羽毛球,無形中大家的球技也提升迅猛,,他們團隊在材料學院已經(jīng)奪得過兩次冠軍,。不管對于曹老師還是對于留學生,這都是非常美好的回憶,。
除此之外,,曹老師每年還會組織大家參加聚餐、出游,、爬山等各種各樣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他就像是一個朋友,,能讓你敞開心扉與他交流,而不會有那種高高在上的不可靠近感?!绷魧W生對于他是這樣的評價,。在融入實驗室的集體中后,留學生在參加這些活動時,,往往會全家出動,,把自己的小家放到整個集體的大家中,不同的膚色阻擋不住深厚的友誼,,不同的口音隔不開師生同學的感情,。
除此之外,,曹老師每年還會組織大家參加聚餐、出游,、爬山等各種各樣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他就像是一個朋友,,能讓你敞開心扉與他交流,而不會有那種高高在上的不可靠近感?!绷魧W生對于他是這樣的評價,。在融入實驗室的集體中后,留學生在參加這些活動時,,往往會全家出動,,把自己的小家放到整個集體的大家中,不同的膚色阻擋不住深厚的友誼,,不同的口音隔不開師生同學的感情,。
師生心一腔情,兩邦誼萬古青
曹老師及中國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幫助也讓留學生們感到了溫暖,。這些留學生剛到學校時大部分人的漢語水平只會說“你好”,,做實驗需要的各種材料和藥劑的采購都必須依靠中國同學的幫助,,平時有個頭疼腦熱去看醫(yī)生也離不開中國學生的幫忙,。只身來到萬里之外的異國長期學習生活對于留學生來說是巨大的挑戰(zhàn),但曹老師和同學們的悉心照顧讓他們找到了家的溫馨,。
現(xiàn)在上博士四年級的法哈姆是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到北理工讀書的,,他依然記得第一次見到曹老師的情形。當時他和曹老師在教學樓見面,,向曹老師談了自己的科研想法,,現(xiàn)在看來當時的想法很不成熟,但是曹老師從來沒有打斷過他們的科研興趣方向,。與和他一起來的其他實驗室同學相比,,法哈姆是發(fā)表高水平文章最多的。一般情況下曹老師的辦公室一直開放,,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過去商量討論,。在發(fā)文章被反復退稿時,曹老師會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指導修改,。這份對學生的耐心和關心,,讓留學生們非常感動。也正是這些,,讓留學生在異國少了生疏感,,多了對曹老師的濃濃敬意。
“Communicating with professor Cao is interesting and helpful, it will be a good memory in my whole life”,。今年博士四年級的阿里是這樣來評價和曹老師相處的感覺的,。是曹老師,讓他們在異國他鄉(xiāng),,有所學,,有所得,收獲了超越國界的友誼,收獲了未來工作的力量,。兩個國家是否有牢固的友誼,,不僅僅取決于國家利益,更取決與兩國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來到中國的巴基斯坦留學生,,就像兩國文明的使者,一屆屆去而又來,,見證兩國友誼萬古長青,!
【人物簡介】
曹傳寶,男,,1963年出生于安徽懷寧,。1983年本科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化學系。1989/1992年分別于中國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94年于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后出站,。1998年提升為教授,2000年聘為博導,。2000年開始任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至2012年擔任材料學院副院長。2004年入選新世紀人才,。主持和參與過多項國家級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國家高技術研究項目(863),,863重點項目,北京市科委重點項目,,高校博士點基金,,總裝預演基金等。在先進材料(AdvancedMaterials),美國化學會志(JACS),,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生物材料(Biomaterials), 材料化學(Chemistry of Materials), 化學通訊(Chem. Comm.)等國際期刊上發(fā)表SCI收錄論文220多篇,,被他人引用2200多次。影響因子大于3的論文60多篇,。在國際會議上九次作特邀報告,。申請專利37項,其中26項已授權,。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項,。中國微米納米學會首屆理事,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半導體與集成分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生物制造分會委員,“The Open Materials Science Journal”, “The Open Surface Science Journal”, “The Open Macromolecule Journal”,,“Global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國際雜志編委會成員,,《材料導報》、《功能材料》,、《北京理工大學學報》雜志編委,。出版專著教材3部。但任Nature Comm., JACS, Angew.Chem., Adv. Mater., Energy & Environ. Sci.,等八十余種國際著名雜志的審稿人,。指導出站博士2名,,已畢業(yè)博士生25名(其中博士留學生5名),碩士生40名,,在校博士生16名(包括留學生7名),,碩士生4名,在站博士后1名,。協(xié)助指導的博士生付強2003年獲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提名,。畢業(yè)的學生中,已升任正教授7人,,3人獲“優(yōu)青”資助,。
現(xiàn)在上博士四年級的法哈姆是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到北理工讀書的,,他依然記得第一次見到曹老師的情形。當時他和曹老師在教學樓見面,,向曹老師談了自己的科研想法,,現(xiàn)在看來當時的想法很不成熟,但是曹老師從來沒有打斷過他們的科研興趣方向,。與和他一起來的其他實驗室同學相比,,法哈姆是發(fā)表高水平文章最多的。一般情況下曹老師的辦公室一直開放,,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過去商量討論,。在發(fā)文章被反復退稿時,曹老師會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指導修改,。這份對學生的耐心和關心,,讓留學生們非常感動。也正是這些,,讓留學生在異國少了生疏感,,多了對曹老師的濃濃敬意。
“Communicating with professor Cao is interesting and helpful, it will be a good memory in my whole life”,。今年博士四年級的阿里是這樣來評價和曹老師相處的感覺的,。是曹老師,讓他們在異國他鄉(xiāng),,有所學,,有所得,收獲了超越國界的友誼,收獲了未來工作的力量,。兩個國家是否有牢固的友誼,,不僅僅取決于國家利益,更取決與兩國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來到中國的巴基斯坦留學生,,就像兩國文明的使者,一屆屆去而又來,,見證兩國友誼萬古長青,!
【人物簡介】
曹傳寶,男,,1963年出生于安徽懷寧,。1983年本科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化學系。1989/1992年分別于中國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94年于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后出站,。1998年提升為教授,2000年聘為博導,。2000年開始任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至2012年擔任材料學院副院長。2004年入選新世紀人才,。主持和參與過多項國家級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國家高技術研究項目(863),,863重點項目,北京市科委重點項目,,高校博士點基金,,總裝預演基金等。在先進材料(AdvancedMaterials),美國化學會志(JACS),,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生物材料(Biomaterials), 材料化學(Chemistry of Materials), 化學通訊(Chem. Comm.)等國際期刊上發(fā)表SCI收錄論文220多篇,,被他人引用2200多次。影響因子大于3的論文60多篇,。在國際會議上九次作特邀報告,。申請專利37項,其中26項已授權,。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項,。中國微米納米學會首屆理事,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半導體與集成分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生物制造分會委員,“The Open Materials Science Journal”, “The Open Surface Science Journal”, “The Open Macromolecule Journal”,,“Global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國際雜志編委會成員,,《材料導報》、《功能材料》,、《北京理工大學學報》雜志編委,。出版專著教材3部。但任Nature Comm., JACS, Angew.Chem., Adv. Mater., Energy & Environ. Sci.,等八十余種國際著名雜志的審稿人,。指導出站博士2名,,已畢業(yè)博士生25名(其中博士留學生5名),碩士生40名,,在校博士生16名(包括留學生7名),,碩士生4名,在站博士后1名,。協(xié)助指導的博士生付強2003年獲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提名,。畢業(yè)的學生中,已升任正教授7人,,3人獲“優(yōu)青”資助,。